一个人“悟性开窍”,从吃过这些苦头开始,很有深度
苏轼游赤壁的时候,在《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之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意思是,人就像小虫子一样寄存于天地之间,也像是沧海中的一粒米。只是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人在天地面前,渺小吗?肯定是渺小的。仅仅一个天灾人祸,就会导致无数家庭的悲剧。可见,自然之无穷,人...
"沧海一粟"竟写错千年?课本里苏轼《赤壁赋》要改吗
近日,苏轼亲笔手书的《前赤壁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有网友发现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而非语文课本上我们所熟悉的“渺沧海之一粟”。图源:澎湃新闻《赤壁赋》共有前、后2篇,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3年后,于元丰五年(1082年)写下的作品。当时苏轼是黄州团练副使,先后2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
在海南“新书房”,跟着东坡以文心养正心
彼时,他泛舟游赤壁,写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黄州,在这间“雪堂”书房,东坡见识了天地,成为了“万里归来颜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东坡居士。对于这间书房,东坡还作有《雪堂记》,在文中他已不再执着于超然,一切只求适意,便是知...
终于有一套书,把李白、苏轼这些大诗人讲透了!
当你白天奔忙,深夜难眠,随手翻开苏轼的《赤壁赋》,那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悄然跃入眼帘。那一刻,你仿佛感到苏轼就像一位老友坐在你身旁,与你一同仰望星空,谈论着人生的渺小与伟大,让你在孤独与迷茫中找到了温暖和力量。或者,当你暂时困顿,读到李白的《将进酒》,那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
前方一大波美图来袭,带你寻觅“矿??”世奇“潭”!
置身于磅礴恢宏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其独特的矿坑奇景延铜锣山脉排列如同一串遗落在铜锣山脉的珍珠图源|渝北文旅图源|渝北文旅在阳光折射下这里斑斓的湖水形成一幅幅绝美的琉璃画卷铺陈在绝壁山丘之间波光微微潋滟犹如幽蓝的宝石之海...
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宇宙观,不正呼应着《归去来兮辞》中天地自然的和谐吗?二人性情迥异,陶潜的困苦皆藏于诗文的肌理中,不深拓,看不见,苏轼外露些,但两人终究殊途同归了,皆走向了“怀良辰以孤往”之境,也是“倚...
日本上氏拍卖202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精品赏析
RMB:574,800-1,724,400本品圈足,敞口,长身鼓腹,口部和底部呈喇叭状,相较于明代晚期造型随意不拘的花觚变形,明代早期的器型还是比较遵照青铜礼器的形制临摹,配合疏密有致的青花纹样,青花的柔美纹样与青铜器的古朴厚重感搭配绝妙,显得高雅庄重。圈足及瓶身以四条凸起的弦纹装饰将画面区分,分别绘制蔓唐草纹、牵牛...
活了半辈子,读完这三首诗,一下次通透了!
这是先秦时期的一首民歌,关于蜉蝣的。蜉蝣是什么?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曾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用蜉蝣一生之于天地沧桑之变,粟米之躯之于沧海之渺茫的对比,来表达人生苦短的感慨。蜉蝣是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生命只有数小时,在古诗文中,常用来感叹生命之短暂。
苏轼的五次赤壁之游,以及前后《赤壁赋》的主旨
客所说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十分切合道士的身份。可见这个客,就是杨世昌。苏轼与李白不同,虽然亲近道教,却不虔信,长生久视,羽化登仙,不是他意之所在。李白以此来抵抗俗世,故能超然出尘。苏轼却甘心在人世,他的洒脱和解放是内心的觉悟。
苏轼:转念的力量
别人遇到事情总是盯着坏的一面不放,苏轼却总能看到好的一面。无论何种境遇,他总能乐观面对人生的起落风雨。转念是通往希望之门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我们才能走过黑暗,走出阴霾。1934年,老舍在上海找工作,结果处处碰壁。于生计,不得已辗转青岛,一边写作,一边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