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里的各色人物
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巴比伦落魄潦倒,只能去市场上讨取一些被人家抛弃的鸡头,加上马齿苋煮汤,再加些薄荷调味。然而,马孔多最常见的食物应该是香蕉,尤其是被美国殖民者引入的“虎纹香蕉”。《百年孤独》以“镜子之城”来形容马孔多,反映了其充满幻觉和变幻莫测的特性。在这座“镜中之城”中,一切世事皆如镜花水月...
日积月累学语文 回归教材抓基础(选择性必修上知识梳理)
2.情节发展合情合理,符合逻辑:有铺垫、伏笔、照应3.环境真实:环境于史有据,有现实基础(时代背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4.主题真实(精神真实):反映某种精神或社会现象5.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书信体、访谈录等《百年孤独》人物塑造的真实:(1)丽贝卡不吃正常食物,“只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
《百年孤独》人物关系笔记
父亲解救未果,因为母亲逼她签了自愿的契约。马乌里肖·巴比伦:梅梅的情人,香蕉公司汽修厂学徒,黄蝴蝶相伴的男孩。从屋顶潜入梅梅房间幽会时被费尔南达请马孔多市长安排的守夜人枪伤瘫痪,孤独而死。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第二和费尔南达的小女儿,酷似第一代乌尔苏拉。被送往欧洲布鲁塞尔上学,死于产后大出血。
杨珊珊丨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
“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这是马尔克斯创作《百年孤独》的目的。“过去不曾,将来也永远不会重复,因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决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百年孤独》的悲剧结尾看似是毁灭性的结局,实则是作者对希望的呼唤,对光明的向往。毁灭带走颓败,一切终将结束,蕴藏着希望与新生。结局看似是作者...
《百年孤独》:一根香蕉引发的血案
他历数了拉美遭受的苦难和不公,呼吁世界人民理解和支持拉美人民正义的斗争,并改写了《百年孤独》那个黯然的结局——“那些注定要忍受百年孤独的民族,将最终也是永远得到再次在世界上生存的机会”。而今,百年之后,拉美已不再孤独。编辑|凉山排版|凉山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问世五十七年后,《百年孤独》今夏忽然风靡日本
三宅瑠人为文库本《百年孤独》创作的封面仿佛收藏家的橱窗,排列出16个马孔多元素,包括蒸馏器、望远镜、斗鸡和香蕉等物品,以及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和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等人物,吸引了广大读者(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已故拉丁美洲文学翻译家和法政大学教授鼓直(1930-2019)的译文亦获好评。《国家报》特别提及,日语中丰富的拟声词库不仅...
读懂《百年孤独》,没那么难
然而,马尔克斯对这种说法兴趣平平,他更愿意将《百年孤独》称为一个家族故事,通过写作这个故事,他回应了那些从童年起就一直困扰着他的记忆:外婆的幽灵,外公的私生子,香蕉公司大屠杀事件,外国势力的渗入对当地人日常生活的影响……现在,他可以去开垦新的题材了。
雅言赠书 | 除了会读《百年孤独》,还意外get了读书绝招
跟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间比较接近,发生在1899年1900年。第二件事情就是这个何塞·阿卡迪奥二世领导的香蕉工人大罢工事件发生在三十年代。所以这两个部分的创作显示出了作家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所做的极为深刻的描绘,这两个是这个小说里面最核心的两大事件,读懂了这两大事件那么你就读懂了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译者范晔,谈了“魔幻现实主义”、拉美文学和翻译之路...
1928年,哥伦比亚香蕉种植工人举行罢工,造成联合果品公司财务损失,引发暴力镇压。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引入了这一情节。图片来源:WikipediaQ:今天的中国有没有像拉美那样“文学爆炸”的土壤?F:拉美“文学爆炸”(boom)被不少作家和评论家视为欧美出版界的营销结果,这不失为一个观察的角度。另一方面,用“boom”...
拉美文学爆炸五十年|詹明信谈《百年孤独》:没有魔幻
这种回撤,即人们一直等候的主要的主人公之死,或者说事实上是资本主义现代性本身的体现,这种现代性就是香蕉公司这样的帝国主义渗透对马孔多自主性造成的慢性威胁。与此同时,双重情节或者叙事范式逐渐地枯竭(名字的循环式重复,逐渐放大、逐渐消解的军事对手,他们之间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游击抵抗和“全面战争”之间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