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何其幸,一办即永久!
大谷关是设于东汉末年拱卫首都的“洛阳八关”之一,沟壑纵横,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汉魏洛阳城的南大门,大谷关留下了客家先民南迁的足迹。汉魏洛阳城作为西晋客家先民南迁出发地,可以说是今天客家人的故土家园。大谷、伊阙和轘辕这三座关口,均位于万安山间,自西向东分布,均是当时汉人南迁的必经之地...
汉魏洛阳城中轴线(河洛地理)
汉魏洛阳城人口百万,市井繁华,西有金市(大市),东有马市(小市),南有四通市。商胡贩客数以万计,天下难得的好货应有尽有。后世王朝参照汉魏洛阳城都城形制,大都在南北中轴线两边建市场,人们买商品要么往东,要么往西,久之便有“买东西”一说。从永宁寺到水泉石窟佛教是东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国的。自汉明帝...
【特别关注】天下客家 根在河洛
大谷关,又名太谷关,位于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是建于东汉末年拱卫首都的“洛阳八关”之一,距汉魏洛阳故城约40公里。西晋末年,大批士族、百姓扶老携幼,穿过大谷关,踏上了千辛万苦的南下之路。如今,新建的大谷关城和烽火台,重现当年关隘的雄姿。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在此落成,系统展示了客家先民南迁的漫长历程。
洛阳:中国最“高开低走”的古都?
经历了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开发,到唐玄宗时期,洛阳人口据记载已有100万,是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城市。▲明宫,武则天修建的(电视剧复原)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达到鼎盛,经济富庶。唐朝也是中国最开放的朝代之一。作为东都的洛阳吸引了不少粟特人、日本人前来经商、学习。例如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均是仿造唐朝洛阳、...
洛阳无淡季
过去10年,洛阳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知,「道路改造、古建筑复原」是洛阳城市规划的主旋律。现在热门的洛邑古城、应天门、天堂明堂等建筑,几乎都是近10年来拔地而起。高架、立交桥成为洛阳道路交通的重点,地铁线路也开通了两条,对于一个只有700万常驻人口的城市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必要。
李屹轩评《洛阳大火》︱读取东汉王朝的“结构”
《洛阳大火:公元23-220年的后汉史》,[澳]张磊夫著,邹秋筠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584页,128.00元一、引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张磊夫(RafedeCrespigny,1936—)教授是西方汉学界东汉三国史领域的先驱之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他在该领域已深耕五十余年,在东汉三国的史料英译与军事制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16年他...
中国第一古都,到底是西安还是洛阳?
东汉时期,洛阳的城市建设、宫殿台阁规模很大,商业也很繁荣。可好景不长,东汉末年烽火连天,洛阳遭到严重破坏。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此后又在洛阳放起一把大火,“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汉魏洛阳故城...
中国最有侠气的古都,浪潮下求逆袭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襄阳的常住人口约为526.1万人,相比2010年减少了约23.9万人[15][16]。这座落寞的漕运古都,其实已经是中部普通地市的佼佼者,但还是难以逆转大城市强劲的虹吸。你可以说襄阳很平凡,但它绝不普通,在大城市夹缝中寻找生存之道的襄阳,正为中部崛起寻找新的答案。参考资料:...
何以中轴,伏脉千年
邺城最早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西门豹治邺就发生在此。东汉末年,邺城是冀州的治所。204年,曹操攻占邺城,将此地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尽力经营。之后,除在外征战,曹操多数时间住在邺城,处理军国大事,遥控在许昌的汉室,直至220年去世,遗令葬在邺城。在邺城期间,曹操着力增加其领域面积和人口,使之成为号令天下的王畿之地;组...
宛城:这座不知名的城市,凭什么跻身西汉天下“五都”之一?
连续的战事使得南阳郡境内的瘟疫持续大流行,这导致的人口损失甚至远大于战乱。著名神医张仲景家是宛城大族,族内人口有200多人,10年之内因为瘟疫病死了三分之二。张仲景为了经世济民,潜心研究传染病的防治,在晚年留下了著名的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