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我国还创造性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将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针对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等问题,党中央推动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
我国首次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
目标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办法指出,考核要突出公众的获得感。目标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分和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等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优秀地区将受到通报表扬,考核...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双碳目标和美丽...
“五碳”并举,实现碳中和目标,包括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碳中和能源需求预测、市场机制融碳。另外,贺克斌表示全球碳中和有三大关注点,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新能源系统的关键材料、双碳行动支撑体系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抓手包括国际供应链“链主”企业自主减排承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
推动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
答:在主要目标方面,锚定三个时间节点目标要求: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
我国生态恢复理论研究热点 | 2024年绿皮书观点分享(二)
潘庆民等(2021)[2]基于中度干扰、放牧优化等生态学理论,结合我国草原特点及多年草原恢复实践,提出我国草原生态恢复的目标是“生物多样性高、生产力水平高、生态系统结构完好”的适度利用的近顶级群落状态;同时,考虑到我国草原分布区域广,类型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草原需要因地制宜确定其近顶级群落的结构与功能指标。
2023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热点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于10月19日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强制碳交易市场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以下简称CCER)交易市场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碳市场交易体系(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CCER重启在即。
吕忠梅: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立法选择
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实际,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应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进行法律关系评估和价值体系重塑;以编订为主,优化提炼污染控制法律规范;以纂修为主,系统整合自然保护法律规范;统筹编订纂修,补充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法律规范。在现行立法以行政监管制度为主的管控机制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司法迅速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应在...
生态环保产业:为绿色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此前表示,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已成为绿色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与环境改善正向互动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优于“十四五”规划设定的年度目标,较2019年下降16.7%;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
深度关注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记者:《决定》为我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如何更好地落实相关要求?常纪文:在思想认识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
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保护的目标指向,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应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筹谋划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