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专家不顾反对硬挖万历皇陵,后来怎么样了?
1955年,新中国考古的热潮席卷而来,明十三陵的挖掘也至此成为中国考古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事件,也留下了值得后人深思的教训。01考古热潮京华大地的昌平区的燕山岭下,谧伏着明朝十三位帝王的长眠之地——明十三陵。随着明成祖朱棣定鼎北京,这片区域化为皇家最后的净土,二百年间,十三座陵墓顺山势而立,巍峨壮观,成...
1958年发掘定陵后,吴晗得寸进尺想挖明长陵,周恩来听后沉默良久
1955年深秋十月,学术界的一众大佬——吴晗携手郭沫若、沈雁冰、邓拓、范文澜及张苏等诸位名士,联名向国务院呈上了一封满载热忱的信函。此函字里行间,激情洋溢地剖析了挖掘明代十三陵之长陵的非凡价值,字里行间透露出他们热切期盼能获得国家层面的鼎力支持。这一讯息如同插上翅膀,迅速飞入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耳中。
明十三陵被挖后,离奇之事接连不断地发生,至今都无法合理解释
如此诱人的明十三陵,在副市长吴晗和著名学者郭沫若的带领下,他们对明十三陵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古挖掘。毕竟当时那个年代还不发达,考古工作人员也没有什么经验,对于地下陵墓的情况大家也无从知晓,如此庞大规模的陵墓,无疑给挖掘工作带来了一种巨大的挑战。朱棣作为明朝乃至整个封建王朝中最著名的帝王,他的长陵在整个十三...
明十三陵被挖后 异事层出不穷至今无解
明十三陵被挖后异事层出不穷至今无解在北京昌平区,有一处神秘的地方,它就是明十三陵。这片古老的陵园埋藏着明朝皇帝的梦想与荣耀,仿佛一条时光隧道,让人有幸见证那段辉煌又悲凉的历史。陵园四面环山,苍翠的青松屹立其中,似乎在守护着数百年的秘密。阳光洒在古老的碑刻上,华光闪烁,仿佛在低语,向游客诉说...
郭沫若曾被困定陵地宫,504所出手解救!郭 为何要掘明十三陵?
郭沫若挖明十三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历史与学术兴趣寻找《永乐大典》:郭沫若对长陵中的《永乐大典》极为感兴趣,这部古籍号称“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对研究明代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郭沫若认为《永乐大典》真迹可能是朱棣的陪葬品之一,因此他希望通过挖掘长陵来找到这部古籍。
明十三陵中定陵被发掘,过程中怪事频发,至今都无法合理的解释
明十三陵至今大部分仍保持良好状态,只有第十座皇陵——万历皇帝的定陵被发掘,里面藏有无数珍贵文物,令人赞叹不已(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然而奇怪的是,在定陵的发掘过程中,频频发生怪事,使得这座皇墓更加笼罩在神秘的氛围中。在定陵的挖掘前后,究竟发生了哪些神秘的事件呢?01考古之前1955年,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向中央提出申请,...
专家挖十三陵时,有位古怪老者来警告,郭沫若不信邪,后果然出事
要说我国历史上最失败的一次考古挖掘,还得是上世纪50年代十三陵的明定陵挖掘。这场由郭沫若主导的考古挖掘活动规模可谓空前绝后,然而由于技术条件不到位,导致陵墓刚打开时,无数珍宝受到了极其严重的风化氧化,有些丝织品甚至直接凭空蒸发,着实让人痛心。这还不算完,紧接着不久后的十年浩劫,为了打倒“牛鬼蛇神”,...
孙殿英为什么敢挖慈禧之坟,却不敢动明十三陵?原因有两点
孙殿英一生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挖了清朝慈禧太后的坟,按照他的说法是要断掉大清的龙脉,能够将这么恶劣的事情,解释得这么高大上,可见人品有多么的无耻之尤。不过有一个细节却也引人深思,孙殿英帅兵到了明十三陵的时候,却不敢动手了,从而让明十三陵成为至今为止被保存最完好的皇家陵园。这又是为什么呢?历史学家...
朱元璋后代在清朝最后一位封侯者 穷困潦倒 竟然盗挖十三陵
无奈朱煜勋家中张嘴吃饭的人口较多,这微薄的薪水难以满足所需,为解决生计困境,竟然打起了盗墓的主意,伙同他人一起,盗掘十三陵中某位皇妃的墓地。案件被查处后,1933年10月,有关部门下令撤销朱煜勋的职务,并将明十三陵交由昌平县管理,陵区内设置护陵警察所,并抽掉陵户为警察。从此,朱元璋后裔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朱煜...
挖明十三陵时发生的诡异事件,怪事接连不断,至今仍无法解释
1955年的冬天,吴晗和郭沫若挖掘明十三陵的计划正式启动,原本首先要挖的是长陵,也就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墓,可是挖掘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让他们不得不停止挖掘。当时是由赵其昌担任队长,带着几十个人便开始挖了起来,可挖了好几天后依旧没有找到长陵的位置,反而是在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怪事,挖着挖着就下起了大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