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冬:那些半开的触觉素描
在西藏大学当老师的示范作品一般也是半开的。来到天津以后,钻研古典素描,画过近十年的半开作品,便于实现深入刻画和硬边勾勒,是典型的“触摸式观察”,丢勒的影响十分明显,意在透彻解决造型基础的根本问题,进而悟出“丢勒是素描的一道门”。2008年以后,为了把素描装进页夹实现档案化管理,也便于携带下乡游走课堂,十几...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西藏中学老师: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和藏语文...
“我是2008年开始在这里教书,我记得那时刚入学初一的孩子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高,藏语文也有些孩子会说不会写。现在可以说,他们的国家通用语言和藏语文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近日,西藏浪卡子县中学副校长索朗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浪卡子县中学位于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错湖畔,海拔4500多米,是西藏海拔...
68岁回归,他将半个世纪艺术人生交还西藏
下图:青春献给新西藏,1973年同年参加了西藏美术创作团到昆明参观“户县农民画展”,并跟着丹郎、次仁多吉、强桑等专业画家学水彩、素描、速写技术,还拜访了从成都来看展览的以画藏区题材著名的版画家李唤民、徐匡老师等,当年他们的作品对我影响较深。之后重要是1974-1975年,到昌都江达县字嘎牧区格里贡乡参加建立...
对话何冠霖 | 从高原雪山走出的风景画创作之路
朱:您是84年复员,四川教育学院是85年开始招生,您是第一届。何:第一届,85年到88年。就是肖继东老师带的那一届,他当时想创立美术系就先办了这个班。当时成都只有这所学美术学校,同学们都称该班是没上美院而喜欢画画的漏网之鱼班,这一批学生大多都是三十几岁了,最大的有40来岁,我们当时开玩笑说毕业就...
20世纪中期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题创作探析
1954年董希文从藏区写生后归来,创作了《春到西藏》,《春到西藏》也运用相似构图手段。画面以西藏风景为主,画面里的人物占整个画面的比重很小。作品中,远处的雪山表现藏区高原,近处绿色草原盛开杏花,一片春日暖阳的和谐景象。“在这幅画中,表现出温和的春意,即是自然景色之春,又是心理上的政治之春。”作者用大面积...
唐卡画院里的年轻人
9月4日,西藏拉萨市,西藏唐卡画院,今年30岁扎西东主在练习白描技法(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他是甘肃甘南人,已经在这学习唐卡6年。平时,他会从素描和中国画等其他类型的画种中汲取灵感,也会观察身边普通人的五官,以便在给画像点睛时更能把握气韵。平时在画院学画、吃住都免费,所以他想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把基础打扎实,“在我的...
史国良专访--艺术中国
主持人:您是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应该在1979年,跟中央美院去写生,那时候您是因为西藏人民的一种纯朴虔诚深深打动了您,还是什么原因,总之您和西藏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缘?史国良:对,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看过西藏电影《农奴》,完全被震撼了,他们的环境、形象、以及宗教吹号的喇叭声,还有大佛手里刷上金的时候,那种强...
中国美术奖:从“美”的展到“美”的奖
1984年,早已因《起家》《狼牙山五壮士》等作品成名的詹建俊,又创作了油画《潮》这件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的作品。画面简洁而富视觉冲击力,青年农民手扶铁锹,昂首站在春潮涌动的旷野上。作品以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和无尽的创造力,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缩影。谈及这件作品,詹建俊深有体会:“‘...
陈丹青: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塞尚|画家|记者|安格尔|印象派_网易...
陈丹青《西藏组画》之《康巴汉子》从民国开始,到1949年,到八十年代,中国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毕加索可以是一个度量表。他被民国一代留学生知道,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他一度在中国消失,之后,又以一种迟到的方式进入中国。1982年我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第一次见到毕加索原作,惊喜感动,同时发现,他在西方早就过时了。当...
西藏首届乡村篮球联赛2024“千年盐田”“康BA”拉开战幕
中新网拉萨11月13日电(李林)12日,西藏自治区首届乡村篮球联赛2024“千年盐田”“康BA”在西藏昌都芒康县曲孜卡乡拉开战幕-|。来自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的12支队伍将在4天时间里展开激烈角逐??。清晨的达美拥雪山壮阔静谧,悠扬的弦子在曲孜卡乡政府广场前搭建的篮球场上拉响,西藏自治区首届乡村篮球联赛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