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从计划到市场 从学习到创新——中国管理模式75年变迁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为抓手,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展开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从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向了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结构;民营经济涌现,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城镇化进程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文化生活丰富。20...
首都机场集团总会计师沈兰成:数智时代业财融合创新实践
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到1977年。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其产、供、销均由上级计划部门确定,企业管理聚焦于提高生产效率,完成生产任务。在会计模式上,主要是学习前苏联,认为会计具有阶级性,会计模式高度集中统一,并普遍认为会计是执行指令性计划的工具,履行反映和监督职能。企业名义上是实行“经济核算制”,...
独家专访王小鲁:当下经济,如何破局?
中国在改革期间经历了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基本原因是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从旧的低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从政府决定资源配置转向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但改革并没有改完,有些方面还不断有进进退退。这些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在下降,与改革的进退有直接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效率才...
【平安证券】债券深度报告-地方化债系列之一:地方债务的历史脉络...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长期不发行地方债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连国债都很少发行。这一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曾两次短暂发债,这两次都和中央向地方短暂分权有关:1)1950年东北地区生产建设折实公债的发行背景是刚建国时东北地区经济财政的独立性仍很强;2)1959-1961年地方经济建设公债是中央向地方适度分权的产物。
王小鲁:当下经济,如何破局
中国在改革期间经历了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基本原因是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从旧的低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从政府决定资源配置转向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但改革并没有改完,有些方面还不断有进进退退。这些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在下降,与改革的进退有直接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效率才...
从历史视角看历届三中全会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重点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1988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为深化...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对这一问题有至少三种理解——苏联计划经济体系、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体制、西方的市场经济体系。我们该何去何从,再次面临新的选择。计划还是市场,背后的实质其实是经济到底是基于控制还是自由。人类的主观感受无法被精确衡量,价格与市场体系正是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的物质世界间的一座桥梁。人...
当中国青年想要走出“内卷”, 去“开拓新世界”|2月新刊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经历了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当代中国青年精神特质的主要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国家力量,而是如水银泻地般无处不在的市场力量。市场经济,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和文化价值,成为塑造当代青年的主导性原因。在市场经济替代计划...
陈坚: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明确提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形成了经济改革是经济机制、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全面改革的新理念...
思想者|李正图:在改革开放历史演进中读懂制度型开放
进一步回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34年,还可以细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指1978年至1992年的转型时段,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个时段是指1992年至2012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