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6):再次出川与初入官场
于是,父子三人经过一番准备,于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启程,奔赴京城。三年前(1056年)进京赶考,只有父子三人,他们穿剑阁,出秦川,走的是陆路。这一次,苏轼和苏辙都携家眷前行,眉山即将成为故乡。这时候,苏轼的长子苏迈尚在襁褓。为了舒服一点,他们选择走水路去京城。这应该是苏轼一生中最放松的一次旅行。兄弟俩...
苏轼(17):官场巅峰和再次遭祸
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接到朝廷的诏命,要他离开杭州回京,官职仍然是翰林学士。实际上,当时官场已经盛传,他马上就要任宰相了。苏轼其实是不想离开的杭州的,杭州的山水让他放松,杭州太守一职他也做得风生水起。但是,太后对他有恩,太后之命他不得不从。当年三月,苏轼回京。一回京,他就被任命为吏部尚书,而...
1074年:苏轼city walk在苏州(下)
一语成谶,元祐四年(1089年)阔别十五年后,苏轼再次来苏观光。此时苏轼已经遭受过乌台安案的迫害,经历过被贬黄州躬耕郊野的悟道。历尽千帆,苏轼归来仍少年。他游览承天佛寺,见僧仲殊的姑苏台诗中有“天长地久大悠悠,尔既无心我亦休”的语句,仿佛仙人手笔,因而与之相交莫逆。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苏...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30句孤独古诗句,多经历磨难忍受寂寞
——宋·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在诗句中深刻反映了他晚年历经沧桑后的内心世界。宋朝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充满了宦海浮沉,苏轼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一生多次被贬谪,经历了从政的辉煌到贬谪的落寞。这句诗中,“心似已灰之木”比喻心灰意冷,对仕途的失望与个人理想的破灭;“身如不系之舟”则形容身体仿佛...
苏轼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他的一生,是典型的“文以载道,仕而优则学”的士大夫生涯,却也是仕途多舛、命运多变的写照。从年少成名,到中年屡遭贬谪,直至晚年复起未久又病逝途中,苏轼的一生充满了波折。然而正是这些经历,铸就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
苏轼:一生17次失宠、遭贬,却始终未丧命?朝廷有个二把手弟弟!
两人迥异的性格,也导致了他们入官场后截然不同的结局(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公元1057年,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来到北宋都城汴京参加科考。这次科考中,“三苏”出尽了风头。苏洵因文采出众动京城,而两兄弟则因同时考中进士而闻名。而这场科举中,苏轼写的考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更是大受主考官欧阳修的赞赏,他甚至在见了...
读懂苏轼,人生快乐
有人选了唐宋几位有贬谪经历的大诗人,看他们现存的诗词里,带“笑”字的篇数占比有多少。苏东坡一生入狱、被贬、又被贬……在放逐中度过十余年,约3000首诗词中,有344首带“笑”,占比11%;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江州,2741首有171首出现“笑”字,占比6.2%;...
苏轼的旷达与坚守
数十年官场辗转,苏轼早就适应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当时的儋州,贫穷落后,条件比以前两次贬所更差。尽管如此,苏轼却以“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将儋州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很快便入乡随俗。今人回忆苏轼,主要是他那耀眼的诗词光环,其实,苏轼无论在提出政见方面,还是为政一方之时,均勤勉务实。《何处不归鸿:苏轼...
苏轼三子苏过:日月相伴济沧海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的杭州,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前一年十一月底,其父苏轼因反对朝廷新政,厌倦朝堂尔虞我诈、人心险恶而自请外任,刚刚携家至此赴任通判一职。这个婴儿叫苏过,字叔党,上面还有两位兄长:长兄苏迈系苏轼原配夫人王弗所出,次兄苏迨与他一母同胞,为继室王闰之所生。他还有过一个幼弟,名苏遁,系苏轼侍...
...形塑一个大文豪?北大教授赵冬梅深度讲解苏轼“过岭”|东坡大家讲
绍圣元年(1094)十月,59岁的苏轼抵达惠州。虽然黄州之后,苏轼的仕途又有上升的机会,但赵教授指出,苏轼黄州被贬,是经历人生第一次巨大考验,心理有了很大的变化。黄州之后,苏轼变成苏东坡。“苏轼与苏东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指向的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