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洛阳、南京、北京,哪座古都更有王气?朱元璋给出了答案!
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十三朝皆在此定都,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洛阳大部分时间是作为陪都存在的,也就是说洛阳只是第二政治中心,只有曹魏、西晋、后梁、后唐、后晋等几个朝代把洛阳当中第一政治中心,而这几个朝代的国祚都不算太长,而且只有西晋是统一王朝,但新晋的统一时间太短,跟唐明清不能比。
明成祖何以要迁都北平
亦因于此,即或是在其晚年,洪武帝也曾有迁都长安、洛阳的念头。不想在洪武十四年(1391年),太子朱标病亡,朱元璋不无悲痛地说:“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废兴有数,只得听天!”更何况,北平原是燕王朱棣的就藩之地,有人说是“龙兴之地”,其政治根基就在这里。因此可以这样说,...
纪实“长安”这个名字多好,古人为什么要改为“西安”,谁改的?
在明朝时期,西安曾有机会恢复其“长安”的名称。朱元璋当时计划迁都至西安,并特别派遣太子朱标进行考察,还对西安城进行了修缮。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现,“西安”这一称谓必定会重回“长安”。京城的位置理应是中心,而不是位于偏远的西边,因此称之为“西安”显然不够恰当。太子朱标令人遗憾的是,朱标从西安回到南京...
南京紫禁城将完整展示:消失的明故宫
洪武二十五年(1392),65岁的朱元璋说了这么一番话:“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有绪。唯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他对皇宫前面高后面低的不对称地势很不满意。将此归结于建都的地方不合适,他想迁都,但因为精力不济,天下又是刚刚太平,不忍心让百姓再次...
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
在晚年,他还拟迁都长安或洛阳。洪武二十四年八月,特派皇太子朱标巡视西北,绘制关、洛形势图。不料太子回来即病死,朱元璋只好打消迁都的念头,伤心地说:“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废兴有数,只得听天!”(《天下郡国利病书·江宁庐州安庆备录·南京》)。
朱高炽驾崩那年要求朱瞻基远赴南京,是想废太子还是有别的考虑?
明朝开国之际,朱元璋派遣太子朱标赴陕西巡视,意在考察西安是否适宜作为明朝的新都(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此行旨在确保新朝定都之地既安全又繁荣,为明朝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石。朱元璋年事已高,长途跋涉力不从心。新都城关乎朱标未来,故派遣他亲自踏勘。此举既体现对朱标的信任,也确保新都城选址得当,为明朝未来奠定坚实基础。朱标启程后...
西安起名字的由来,西安最著名的景点有哪些
然历史的洪流中,权位的争夺总难避免,时光流转至明朝,朱元璋这位复古派的帝王,对长安寄予了深厚的情感。他憧憬着将都城迁往这片“帝王乡”,故多次派遣皇太子朱标前往长安进行考察与修缮。然而,明朝初立,局势未稳,天下亦未太平,朱元璋未能如愿迁都长安。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令将长安所在的“奉元路”更名为“西安府”,...
新京雅集——以“读史上瘾”的方式打开中国历史,有多上瘾?
提出连接蒙古、东北、华北、海洋和江南五大板块的北京必然代替长安,成为一个千年国家的中心。碎片知识,随便翻开一页,全是系统全有关联。还有才子佳人,将臣谋家谋国谋天下——在李白眼里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在白居易眼里,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杜牧眼里,是“一骑红尘妃子笑,...
60年一遇,甲辰年极简史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迁都在平王东迁时立下大功的秦国,得到周天子的封赏,跻身诸侯之列。春秋初期,秦国还是一个地处西垂的小国,往来于秦岭天水走廊之间,与戎族交战,收复失地,收编遗民。到秦德公在位时,历经此前几代国君的努力,秦国在征伐戎人的同时,越过陇山,向东发展,进入关中地区。这一年,秦德公将都城从平阳...
长安何时改名为西安?朱元璋本想迁都长安,为何没有实施?
如果朱元璋迁都成功,西安也一定会改回它的原名:长安。可惜朱标考察完回去后英年早逝,朱元璋的迁都计划就此搁浅了。一直到朱元璋驾崩,这个迁都计划也没有被实施。后来朱允炆继位,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坐上了龙椅。由于北方的蒙古人依旧对中原王朝存在威胁,所以朱棣就迁都北平,并把北平改为北京。西安也因此失去了成为十四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