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诺奖得主基普·索恩:诺兰曾后悔电影删掉了引力波
2015年9月,引力波抵达南极半岛顶端,向上穿越地球,出现在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的引力波探测器的一条线上,700万秒后出现在华盛顿州汉福德的LIGO第二个引力波探测器上。这是人类第一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对引力波存在的预言。“52年前,当我开始探索我们宇宙的扭曲面(warpedside)...
中国“天琴计划”去年启动 欲四步探测引力波
2015年9月14日,他们利用LIGO探测器探测到来自于两个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13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用了个比喻解释引力波。他说,如果把时空比喻成大海,那么天体就像是海中的生物。生物晃一下尾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水波,天体如果产生对时空的扰动,也会产生一种波,这就...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未来几十年是宇宙探索的转折点
引力波最早是爱因斯坦在1916年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如果证实引力波存在,将为天文学和宇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测手段,并且可以帮助科学家探测黑洞和中子星,这对于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具有革命性的意义。1984年,索恩和另外两位科学家共同创立了激光干涉仪引力波观测项目(LIGO),31年后的2015年,LIGO首次探测到引力波。
人类的存在归功于引力波?
这项理论很快就被证实,在2013年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的短伽马暴GRB130603B事件和2017年GW170817号双中子星合并事件中,天文学家不单看到了星空中明亮的闪光,还观测到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及对应高能电磁波。“R-过程”被也叫“快中子捕获过程”,当两个中子星合并时,在局部空间内温度可以高达10亿开尔文,每立方厘米空间内...
聆听来自宇宙的声音: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的新突破
然而由于引力波信号非常微弱,探测难度极大,从爱因斯坦提出预言开始整整100年的时间里,各国科学家们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终于在2016年通过美国的地面引力波探测天线LIGO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引力波信号的探测。受限于地面噪声及地面实验尺度的限制,LIGO仅能测量10赫兹以上高频段的引力波信号,而0.1毫赫兹~1赫兹的中...
引力波“太空捕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916年在广义相对论(generaltheoryofrelativity)中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2016年,美国科研人员宣布利用激光干涉仪引力波观测台(LaserInterferometerGravitational-WaveObservatory,简称LIGO)于2015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测。如果说LIGO是在地球捕捉引力波的“...
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毫秒脉冲星的发现历程
在1992年,天文学家们在一颗毫秒脉冲星的周围发现了一个行星系统,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太阳系外行星系统。来自行星的引力影响造成脉冲星发生轻微晃动,从而对其抵达地球的脉冲信号产生极细微的影响。以库卡尼发现的毫秒脉冲星PSRB1937+21为例,近期对其脉冲信号的精密分析同样显示这颗脉冲星周围可能存在一些小型天体,其...
东北大学张鑫团队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近日,东北大学张鑫团队在引力波宇宙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学综合性期刊ScienceChina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英文版,中国科学院一区期刊),并被选为该期刊2024年第三期的封面论文。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宋佶瑜为论文第一作者,张鑫教授为通讯作者。
纳赫兹引力波可能源于暗物质导致的宇宙过冷相变
继美国LIGO天文台于2015年发现引力波并于2017年获得诺奖后,中国天眼FAST和欧美的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都探测到了纳赫兹引力波(极低频的时空扰动,频率为10的负9次方赫兹)存在的关键性证据,纳赫兹引力波的来源可能是超大质量黑洞合并,但也可能是宇宙的早期相变所引起。
欧洲脉冲星计时阵|宇宙|射电|引力波|望远镜_网易订阅
通过以每周一次的频率监测一系列毫秒脉冲星数年到数十年,PTA可以探测10??9—10??7Hz频率范围内的引力波。在这些频率下,最可能探测到的信号是随机引力波背景(GWB),它是由许多超大质量双黑洞发出的引力波叠加产生的。该信号表现为随机高斯过程,其特征在于脉冲到达时间的变化的功率谱可近似为幂律形式,并且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