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万物新 插柳踏青放纸鸢
古代女子及笄上头(即举行成人礼),多在清明节期间,束发插笄后,再插上柳枝或戴上柳圈,一派青春气息。与柳树对应、在仲春末和晚春开放的梨花,也被视为清明的象征之一。梨树是古老传统的树种,很早就被人们熟悉和热爱,其大面积种植是在唐宋。城郭附近的农家田园和山林往往会种植梨树。唐诗中有“寒食花开千树雪”之句...
用书法写出你的年龄,简直太美了吧!|徐娘|杜甫|陆游|总角|弱冠|...
舞勺之年一般指13至15岁。“舞勺”为古代儿童所学的一种乐舞,后用作年龄的代称。《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豆蔻一般指女子13、4岁。杜牧《赠别》:“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及笄女子15岁。又称“笄年”,意思是说已经到了可以盘发插笄出嫁的年龄。《礼记·内...
"笄"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古代女子15岁成年要举行-笄礼
“笄”字的读音和“机”字一样,都是jī。它的形状是由竹字旁和开字组成的。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它的本义是“簪也”,也就是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在古代,男女都有戴簪子的习惯,但是簪子的形式和用途有所不同。男子的簪子一般是直的,用来固定冠帽或者装饰头发。女子的簪子一般是弯曲的...
男子舞勺之年 女子破瓜之年 了解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7、古代女子15岁,别称“及笄[jī]之年”。及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孔子(春秋)——《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释义:女子到了15岁,用簪子结发,表示已到出嫁的年...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13岁,那“破瓜之年”又是多大年纪?
“及笄之年”是女子15岁,源自《礼记·内则》:“十有五年而笄”。笄是古代女子用来插住头发的簪子,先秦的女子15岁许嫁后,要绾发戴簪,表示已经成人。女子成年待嫁还称为“待年”、“待字”,最早见于《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年即年长、成年的意思,《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甘肃出土的明代金银饰③丨大明风华之“金簪”
簪,是古时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在上古时期,发簪被称作“笄(ji)”(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古代男女发式,以挽髻为主,发髻挽成之后,就要设法将其固定,最常用的绾髻之具是发簪。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也与此物有关。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髻,还没有插笄...
古代男子加冠,女子行笄,代表着已经成年
十五岁在女子为“及笄”之年,已经成年可以出嫁了。《仪礼·士昏礼》说:“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女子到了十五岁就可以出嫁了,但之前要先给她举行笄礼,并像男子一样也给她取个字。如果十五岁还没有许嫁呢?郑玄说:“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嫁不出去的姑娘,最迟二十岁也要行笄礼。
步摇、钗、簪、钿、笄……终于搞懂古代女子的头饰的区别了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这个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及笄年华
及笄年华全拼jíjīniánhuá释义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例子无相关成语后悔不及后悔莫及后悔无及祸及池鱼
为什么叫初度、总角、豆蔻、及笄、而立、不惑、知命、古稀……
7、豆寇:本指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木,诗人常以之比喻少女,言其年少而美。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后常以“豆寇年华”称十三四岁的少女。8、及笄:古时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戴上簪子,以示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