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两位物理学家发现竟改变技术走向
二十年前的十月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Novoselov)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题目为“原子级薄碳膜中的电场效应”。他们的工作描述了石墨烯这种碳的晶体形式的非凡电子特性,石墨烯相当于只有一个原子厚的单层石墨。大约在那个时候,我在萨里大学开始攻读博...
胜科纳米IPO:实控人举债增持公司股份,二十年押上全部身家,办出...
作为在行业内深耕二十年的老兵,李晓旻最初于2004年在新加坡创立商业化第三方检测分析实验室新加坡胜科纳米,2012年又紧抓国内半导体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契机,回国在苏州成立胜科纳米,为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提供失效分析、材料分析与可靠性分析在内的一站式检测分析服务。根据胜科纳米公开披露材料,顺应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市场...
苏州“纳米第一城”养成记
42岁的王旭光在2018年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简称“纳米所”)全职创业,带领人工智能实验室团队成立中科融合,研发智能3D视觉芯片,相当于机器人感知外界的“眼睛”,2021年公司第一款产品正式售卖,打破美国德州仪器DLP芯片在该领域长达几十年的垄断。“从2006年建纳米所这个‘厨房’、请‘厨师’、...
探讨能源技术“跨界”未来:生物也是“电池家族”一员
朱俊杰团队发现,借助纳米技术,设计结构优异和组分合理的电极,能够大幅度提高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同时,基于生物燃料电池的自供能生物传感器能够突破外加电源对传统生物传感器的限制,实现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化、实时化、便捷化。因此,团队以导电纳米材料为基础构建了一系列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提高电极的生物催化剂负载量及改善电...
二十年矢志突破国家“卡脖子”关键技术
勇担强“芯”使命,矢志突破国家“卡脖子”关键技术。2024年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马晓华教授牵头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据了解,西电微电子学院宽禁带半导体团队开展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
二十载磨一剑,SPRi技术开启分子互作高通量时代——访苏州普芯生命...
导读:近日,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普芯生命CEO、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朱劲松博士,同时就普芯生命分子互作产品特点、市场前景以及中外仪器行业营商环境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在当代数字化浪潮中,大数据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引领科学研究范式的改变,同时,也为探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无限可能与挑战。在此背景下,高通...
北理工在动态热辐射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
随着纳米技术在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利用超表面材料在热辐射的光谱分布、方向性、偏振等静态特性的设计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热辐射的随时间响应的动态操控方面的手段还十分有限,多数的动态操控方法在辐射强度和光谱分布方面的调控范围和调控维度较小,同时受到器件本身材料或结构的限制而操控方式局限于...
未来呼啸而来?还有二十年……
“未来食品就是农业、食品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单杨认为,未来食品是实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摆脱传统生产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2离“未来”还有二十年原本科幻电影中才能出现的场景,正在一步步成为人类的日常生活,这让我们不得不相信,有一天我们吃...
胜科纳米成立二十周年 推动国际合作 探索发展新模式
胜科纳米董事长李晓旻2024年,是胜科纳米新加坡公司成立20周年,恰逢苏州工业园区30周年大庆,胜科纳米在苏州建设的总部实验室也将于今年正式投入运营。近期,胜科纳米也在积极推动中新两国在经济、教育、创业孵化、企业合作等多领域全面合作。胜科纳米董事长李晓旻,1998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来到新加坡,2001年获得国立大学硕士...
Nature 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项技术 (我国科学家的成果位列其中)
2022年,她和她的同事描述了一种方法,其中光聚合的水凝胶作为微观尺度的模板;然后这些水凝胶被金属盐浸润,并以一种方式加工,使金属承担模板的结构同时也缩小。尽管这项技术最初是为微观尺度的结构开发的,但Greer的团队也将这一策略用于纳米制造,研究人员对用坚固的、高熔点的金属和合金制造功能性纳米结构的潜力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