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阅读|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当苏轼遇见王安石(二)
因此,按《邵氏闻见后录》之类笔记之说,迟至元丰七年,苏轼仍向王安石推荐刘恕,简直是天方夜谭——作为共同的故交,王安石和苏轼都不可能不知道刘道原早在七年前就已离世。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把苏轼向王安石推荐刘恕之事提前到后者在世时,也就是最晚当在元丰元年,好像也说不通。因为那时苏轼才40岁刚出头,说什么...
苏轼与王安石的异同与相知犹如“春到江南花自开”
但实际上,王安石比苏东坡大了16岁。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之时,王安石便已随父入京,其才华得到了欧阳修等人的赏识。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苏轼和弟弟苏辙守完父孝回到京城,王安石已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原本交往不多的两人,因这场变法而命运交织,关系在新旧党争中变得...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当苏轼遇见王安石(二)
因此,按《邵氏闻见后录》之类笔记之说,迟至元丰七年,苏轼仍向王安石推荐刘恕,简直是天方夜谭——作为共同的故交,王安石和苏轼都不可能不知道刘道原早在七年前就已离世。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把苏轼向王安石推荐刘恕之事提前到后者在世时,也就是最晚当在元丰元年,好像也说不通。因为那时苏轼才40岁刚出头,说什么...
六事廉为本 东坡浩然气
元符三年(1100年)遇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江苏常州,享年六十五岁。宋孝宗时,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苏轼为官四十余年,一路坎坷,几起几落,甚至身陷囹圄,差点丢掉性命。但他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地方任职,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牢记家训,勤政为民,廉洁奉公。苏轼在政治...
品读南京 | 940年前,苏轼王安石金陵之会发生了啥?
服丧期满不久,王安石即北上京师考中进士。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的从政道路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自我设计。隐居金陵为搭救苏轼埋下伏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首广为人知的《元日》,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改革家的形象留在了历史当中。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个上联,结果成了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北宋时期文坛群星璀璨,人才辈出(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王安石和苏轼这对"欢喜冤家"。两人都是当时的文学巨匠,却因政见不合,常在朝堂上针锋相对。有趣的是他们私下里的文字交锋,也成了后世津津乐道的佳话。熙宁四年(1071年)的一个秋日,苏轼兴致勃勃地拜访了王安石的府邸。彼时的王安石正当权势顶峰,推行新法...
王安石的最后时刻:宿敌苏轼、司马光做了什么丨新知
苏轼与王安石的恩仇,最初自苏轼科举后开始。当初苏轼和苏辙在嘉祐二年(1057年)一齐及第后为母服丧,嘉祐六年(1061年)之后由欧阳修推荐参与“制科”考试。“制科”考试要先有近臣引荐,然后应试者向朝廷提交由五十篇策论构成的“贤良进卷”,朝廷将组织委员考评,排出名次,确认接下来的召试名单,经由“秘阁试论”“御试...
苏轼纳12岁小妾,初次相见写下一千古名句,成男子嘴里的花言巧语
放在现代,苏轼这妥妥的“花心大萝卜”,甚至会被冠上些不好词汇,毕竟王朝云不过才12岁,而他已经34岁。既然是古代,那就不能以现代思维来看。宋朝关于婚嫁,规定“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必须婚嫁(唐代小1岁),12岁也快到婚嫁年龄,且古代“三妻四妾”的习俗由来已久,苏轼此举也并无不可。不可否认的是,...
乌台诗案想置苏轼于死地的王安石党羽,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文史宴
舒亶文才不错,流传下来的诗词有50余首。不过他与苏轼也没有什么往来。御史中丞李定,在变法初期算得上风云人物。李定比王安石小七岁,扬州人,《宋史》记载他“少受学于王安石”,王安石二十四岁中进士后到淮南任判官,工作地点在扬州,应该在这个时候教导过李定。李定中进士几年后升任秀州(今浙江嘉兴)军事判官,相...
苏轼认为王安石以新学取士,恰如用模板翻制器物
先王以为不可忽,而患天下后世失其法,故三岁一同。同之者,一道德也。惟其如此,《字说》初稿问世后,苏轼立即抓住它解字的谬误,进行冷嘲热讽。这与他反对科举改革、抨击《三经新义》相似,体现出他对王氏一元化政治模式的对抗。《东都事略》卷七十九《王安石传》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