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经典的晚秋诗,写尽晚秋美景,最后一首饱含人生大智慧
朱中楣是明末清初清代的女诗人,生逢乱世的她,十八岁未嫁之前过着宁静无忧的少女生活,三十二岁(1653)以后是则是偕隐归里的泊如余生。而中间的十四年,她又经历了太多的"风浪波涛,云烟变幻",但她又是一个“虽处万变而不失其常”的奇女子。朱中楣的诗词以清疏旷放的林下之风见长,从这首写于晚秋时节的小诗...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题材赏析汇总版,90%考点都在这里了!
“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风而去的蓬草一样...
诗词巅峰:历史上最高水平40首诗词(附点评),第一名是他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22《龟虽寿》东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人民日报》点评: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
苏轼的五次赤壁之游,以及前后《赤壁赋》的主旨
再过一年,元丰六年(1083)八月五日,苏轼还有一次赤壁之游,也是第五次赤壁之游,具体经过见苏轼写给范子丰的信。其时李委即将离开黄州,前来与苏轼告别,他们再一次“小舟载酒饮赤壁下”,李委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这个栖鹘,苏轼总是忘不了。每次谈及,怜惜之情,溢于...
杜牧四首巅峰怀古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诗的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描述了诗人自己在赤壁古战场上发现了一支断裂的戟,虽然历经沧桑,但仍保留着它的形态。通过磨洗这支戟,诗人认出了它是前朝遗物,从而引发了对那段历史的回忆与思考。“折戟沉沙铁未销”这句话本身就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暗示着即便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某些事物...
赤壁图像及其文学母题研究
第二个常见意涵是诗人将“家国命运和个体际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观照自我的切身性特点格外明显,例如杜甫的“赤壁浮春暮,姑苏落海边(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客间头最白,惆怅此离筵”。而苏轼在“文赤壁”所抒发“超越是非、超越个体、超越时代的共鸣”,实际上属于赤壁文学的第三个意涵,而且在唐代便已出现了密切相关的“前文本”(Pre-...
赵宏祥:祠堂记与古代文人祠祀的集体认同
唐三百年,诗人辈出,而李、杜为之冠。不幸当天宝之季,顾不得早鸣国家之盛,而遭逢世乱,使穷饿其身,流离困苦,生不安席,死无定所,何若斯之甚耶!二人晚年相似的困苦遭遇,不仅体现了“诗穷而后工”的批评认知,更成为记文论证立祠尊崇他们文学地位的重要理由。而如前文所引《成州同谷县杜工部祠堂记》及赵次公...
部编版必修教材古代诗歌知识整合梳理与考教衔接下的诗歌鉴赏专训
情感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手法1整首诗环环相扣,环环相生,一气呵成。上阕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阕...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看中国古画中的诗画相映
唐诗之后,宋词也是画家一再表现的主题。在此次展览中,至少有三件再现北宋苏轼《赤壁赋》的作品,其中《后赤壁赋》(团扇)的题材和风格体现了元末文人的品味。画中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其用笔、苔点基于董巨的传统,水波和芦苇的轻快弧线,让人想到了14世纪的画家盛懋。
教育周刊 | 走近“课本中的苏轼”
“知人论世”,即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心路历程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苏轼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文化名人。“乌台诗案”是其人生境遇与文学艺术创作的分水岭,以此为界,其诗文创作的思想境界与艺术风格有显著区别。所以,学习鉴赏苏轼的诗文作品,首先要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才能真正走进他的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