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专家危起伟:中华鲟自然繁殖已中断7年,预计2036年恢复
大约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水温降到20℃以下,中华鲟就会开始产卵。但三峡截流后,长江水温降温变慢,中华鲟的自然繁殖也往后推了近一个月。鱼是有生理周期的,到了原本的产卵时间没有产卵,时间长了,性腺会退化,繁殖能力也受影响。繁殖期推迟对中华鲟后代也是不利的,它们的洄游时间缩短了一两个月,再回到海里...
探寻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鲟鱼及八种品种简介
繁殖期间,成熟中华鲟在7月至8月从长江口溯江而上,一路跋涉于次年10月至11月,到达长江上游的产卵场繁殖。繁育孵化后的小中华鲟,又会沿着洄游路线,沿江而下到长江口,在第二年4月至5月入海。在体形上两种鱼也有区别,长江鲟体形较小,成年长江鲟体长为1-1.5米;中华鲟体形较大,成年中华鲟体长可达4米。同饮...
检测首次未见长江野生中华鲟产卵迹象 或将灭绝
1983年,科研人员从中华鲟体内取出鱼卵成功繁殖中华鲟;2012年,他们通过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培育出“子二代”,意味着人类可以在实验室保存中华鲟的物种;然而,2013年,在复杂诱因下,长江的温度、泥沙、流速发生改变,中华鲟中止产卵,曾被寄予众望的人工增殖放流也不给力。人类科技表现出少有的乏力。如今,科研机构正试图模拟...
云南水富发现“水中大熊猫”,体长1米有4根触须,曾被宣布灭绝
按道理说,最早放到长江里的长江鲟早就达到性成熟,却并没有发现长江鲟在长江里自然繁殖,一个物种只有当它能够自发繁衍后代,才能够真正延续,生生不息。研究人员不停地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所需条件,比如将人工繁殖场移到长江水域,如今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能够在野外繁殖。
鱼类之殇!长江中最大的鱼——白鲟,原本不该灭绝!
结果让人遗憾,2003年最后一条白鲟现身四川宜宾之后,长江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鱼的影子。至此,长江中的三种鲟鱼,只剩下长江鲟和中华鲟,原本不该灭绝的白鲟永远消失了。说到底,还是保护工作做得太迟了!不过,人工繁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型鲟鱼的灭绝危机,但这种方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人工繁殖的后代可能存在...
中华鲟、长江鲟有何不同?长江鲟的“产房”什么样?一文了解
守护人工繁殖生命之光事实上,如今的人工繁殖,还要得益于科研人员对十几尾野生长江鲟的保护(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我国有资料记载的人工保种野生长江鲟亲本有19尾,其中18尾,都是在四川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目前国内长江鲟的人工繁殖,大部分都是这18尾长江鲟的后代。这些野生长江鲟,周亮已照料近30年。
十年禁渔不能丝毫动摇,长江等着更多鱼儿回家
鲥鱼的习性与中华鲟类似,平常栖息于海中,到了繁殖季节则溯江洄游。它们的性腺在洄游过程中逐渐发育。鲥鱼的怀卵量其实很大,单尾在100万粒以上,只要有几条就能够参与繁殖,可即便如此,其数量还在不可挽回地锐减。历史记录表明,1962年以前长江鲥鱼每年的捕捞量在300吨—500吨,1980年为136吨,1987年已不足10吨。
“冷门”特产不冷门 四川鱼子酱品质为何有保证?—新闻—科学网
一条鲟鱼从幼苗到产卵需要8年至12年的时间。第一阶段是三个月左右的苗种培育,然后进入两到三年的成鱼养殖阶段。接下来是性成熟阶段,鲟鱼长到大约8岁至10岁的时候,就会开始产卵。如何让鲟鱼卵又大又圆?品种选育很关键。“卵径大小,与鱼的种类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得筛选品种,并运用杂交育种的手段,进行优良品种...
中华鲟连续4年未自然繁殖,今冬科考再启
上世纪80年代,随着葛洲坝的修建,原本要溯江而上到金沙江产卵的中华鲟,只能留在葛洲坝下水域繁育后代。历史上,中华鲟的繁殖地分布在长江沿线多个地方,其江段范围有600公里长;现在只有30公里范围,而且,已知的固定产卵场只在庙嘴以上的不到4公里的范围。
从一尾鲟鱼见青绿
5月30日一早,宜宾江安长江协助巡护队队长周涛来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是给鲟鱼宝宝喂食。这批鱼宝宝是周涛和队友的心头宝。今年3月21日,经过相关科研单位和宜宾江安长江协助巡护队的共同努力,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宜宾江安段天然水域实现自然繁殖,跨出恢复野外种群的关键一步。“这些鲟鱼长大后,会在合适的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