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透视张爱玲热 破解《色戒》之三问
一问: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问:包含了多少张爱玲本人的情感故事?二问:改编成电影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查看全文>>
张爱玲离世前:留4奇怪遗嘱,不让人看遗体,她是预感到什么了?
80年代,“张爱玲热”在整个华语世界再度掀起,张爱玲的经济状况也出现了明显好转。而此时的张爱玲,却一直过着四处漂泊的日子。她的漂泊背后,与躲避“虫子”有关。她频繁在与好友夏志清的书信往来中,讲到自己所遭遇的“虫难”,以及随之而来的“瘙痒”。在其中一封信里,张爱玲这样讲述她在美国遭遇的“虫难”:“先...
民国女神张爱玲一生珍贵老照片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
杨绛评价张爱玲:长得难看爱出风头还奇装异服,你们都太高看她了
张爱玲和胡兰成在1940年代的上海相识,彼时的上海虽名义上仍为中国领土,但实际上已经处于日军的控制之下。胡兰成比张爱玲年长十余岁,他身上既有老练的才气,又有温文尔雅的风度。对年少时经历过家庭动荡、缺乏安全感的张爱玲来说,胡兰成带来了她一直渴望的温暖与关怀。胡兰成张爱玲在他的文字和表白中,找到了她内心...
原创张爱玲和王安忆在文学作品中对上海描写的异同
无论是张爱玲还是王安忆,她们生活的时代都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张爱玲生活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这时的上海深受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入侵,社会矛盾激增,动荡不安;王安忆生活的上海是处于转型时期的新上海,“思想解放”的旗帜飘荡在上海各处,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上海的角落。二人生活的上海虽然“满城风波”,但她们都...
通过张爱玲和王安忆的作品,从不同角度下,看懂上海
无论是张爱玲还是王安忆,她们生活的时代都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张爱玲生活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这时的上海深受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入侵,社会矛盾激增,动荡不安;王安忆生活的上海是处于转型时期的新上海,“思想解放”的旗帜飘荡在上海各处,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上海的角落(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二人生活的上海虽然“满城风波”,...
老照片:70年代行走在英国街头的女演员,张爱玲与李香兰的合影
言慧珠在1943年拜梅兰芳为师,梅兰芳的两个真传弟子中,一个就是言慧珠。可惜的是言慧珠在60年代因为某些原因选择了自尽而亡。1943年在上海拍摄的照片,坐着的女子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站在旁边的是当时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的李香兰。当时是李香兰主动找的张爱玲合影,看的出来李香兰很是高兴,张爱玲表现的有点高冷,这可能就是...
这位研究张爱玲的著名学者,写出了另一种“倾城之恋”
止庵有个“故事口袋”,《受命》和《令颜》都是他从这个“口袋”掏出来的、酝酿了起码30年的故事。今天的我们熟知的他,是以庄子、义和团、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的面貌出现的,其实,20世纪80年代,他有过一段把全部热情放在创作小说之上的日子。止庵最初的小说写作课来自父亲——诗人沙鸥。那还是1973年,父亲在家...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讲座|《繁花》圆桌谈:1990年代的上海与中国
拍电视剧,创作者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前面提到的和《繁花》做比较的那些电影和电视剧,他们都处于上海1990年代的城市大改造的前期,那些实景性的东西都还在。但是现在《繁花》要找实景的话,大概就只有和平饭店、外白渡桥了,连黄河路都是需要搭建的。这其实是一个基础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