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徐向前打开主席留下的绝密电报,罕见失态
徐向前接到任务后做了简单的准备,随后从延安出发,前往绥德抗大校部。不过由于当时处于战争年代,形势很不稳定,因此学校的地址也在不断改变。1943年2月,抗日军政大学又从邢台搬到了陕西。徐向前担任抗大校长一职后,带领全校师生一边挖窑洞,建学生宿舍,一边接收新的学员。开课后,徐向前组织学员学军事、政治、文化等...
你用过电报吗?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报修,他也许是最后一个电报人
一张淡绿色中国电信的电报纸,略微能感知通讯方式的年代感。不同于普通信件,一个个方格里写上收件人住址姓名、电报内容,按字数收钱,0.14元/字。顶格栏里要写上发报局名,如果是武林广场营业厅的第2432封电报,则标为WLX2432。但是,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很遗憾地告诉记者,上周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坏了,正在修。...
从前车马慢|80年代父母的“电报情书”走红,网友:还是那个年代懂浪漫
“80年代,我爸发给我妈的电报”,在社交平台上,一名上海女网友晒出一封来自上世纪80年代的“电报情书”,这纸年代感满满的电报,见证了其父母的浪漫爱情,也让不少人探寻到了青春的影子,有怀旧的网友不禁感慨留言:还是那个年代懂浪漫!网友晒80年代父母的“电报情书”,12个字表白天长地久“这么简短但浪漫的文...
1939年,毛主席读完项英电报后气得哆嗦,直到七十年代还没有忘记
但真正令毛主席怒不可遏的,还不是项英与叶挺的关系问题,而是1939年新四军内部发生的一件事。1939年6月,毛主席收到新四军军部发来的一封电报,对电报上汇报的事情大为震惊,尤其项英在电报中的措辞,令主席当场气得哆嗦。电报中指出“高敬亭将被执行枪决”,后面还附加了这样一句:“白崇禧电奉委座电令所请将高敬亭处...
钟声破长空|最后的告别,是一串莫尔斯电码
20世纪90年代的电报大楼。摄/北京日报记者翟伟微澜,起于13年前。刚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冬天,北京市电信局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确定北京电话初装费为住宅400元,普通市民终于可以安上私家电话。1978年,全市7万部电话;1986年,达到16万部;1992年,近50万部;...
八十年代末我收到家里的电报,火急火燎的赶回家,发现情况很严重
1989年我二十四岁,当时在江苏的一家工地从事建筑工作(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有一天,我接到了来自家里的电报,电报中只有四个字:母危,速回。接到这封电报后,我心急如焚,一刻也不敢耽搁。第二天一大早就往火车站赶,当时我们工头的女儿小玉开了她爸的车子来送我,在我排队买票,她帮我看行李的时候,她在我的行李袋里偷偷放了八百...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曾是剧变年代的中国名片
学者陈平原称其为“世界学术史之奇迹”——诚然,这是在硝烟弥漫、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1943年6月5日,同济大学学生在禹王宫校本部听课(李约瑟拍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机构都是使用现代科学方法做研究,虽偏居一隅,但充分利用电报和信函,时刻保持着和世界学术界的联系,一桩桩学术成就,正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
记忆中的电报
记忆中的电报早上海志愿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报在老百姓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时老百姓通讯交往主要靠写信邮寄,而信件一般寄到外地至少要3天,交通不便的山区或边远地区时间就更长,有的地方甚至半个多月才能收到信件。所以,一旦遇到有紧急事,就只能通过电报的方式来传递,普通电报一般三个小时左右就能收到。
60年前的一封电报,这位科学家从国际科学界中消失,失踪20年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施行霸权政策,导致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开始撤走援华专家,使得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计划陷入了停滞状态,就在中国科研人员整理苏联专家遗留的资料时,发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我们离开了,但你们还有王淦昌。科学家大举归国
国家工业密码|长安街上的“钟声”,能传多远?
1958年9月29日,电报大楼提前三个月宣告建成,它是国内第一个国际国内通信枢纽,也曾是亚洲最大的电信业务综合营业厅。▲1959年国庆时的电报大楼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职工工资普遍只有50块左右,发电报却要一个字收费七分钱,地址和姓名也计费,算下来一封电报要两元左右,这对当时的百姓来说属于高消费了。发一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