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吕舟:北京中轴线申遗如何向世界讲述壮美中国故事?
北京中轴线是第一个将古代建筑与当代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见证和讲述中华文明延续性的遗产;它反映了13世纪以来中国都城传统规划思想在不同民族建立的朝代间的弘扬,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北京中轴线承载着中国多样的社会生活、复杂的信仰体系,发生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对话、文明互鉴反映了...
【历史地理】中国5000年来气候变迁与王朝兴衰的规律,历史时期...
巧合的是,不同冷暖期所相对应的朝代,也正是王朝兴衰更替的关键时期。例如,公元1000年到1200年的南北宋,中国气温趋冷,苏轼诵杏花诗中的「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便可为证。而宋之前的唐代,不仅都城长安冬天没冰没雪,唐开元19年,扬州甚至出现双季稻的记载,竺可桢据此推测,处於中国第3个温暖期的隋...
三星堆新馆开放后首个特展来袭 160件青铜国博馆藏读懂古代中国
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转变期(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更新期(春秋中期至两汉时期,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3世纪初)此四期对展品进行宏观断代,意在引导观众不拘泥于朝代史,而着眼于青铜器自身的发展脉络。
从160余件国博馆藏青铜文物读懂古代中国
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转变期(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更新期(春秋中期至两汉时期,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3世纪初)此四期对展品进行宏观断代,意在引导观众不拘泥于朝代史,而着眼于青铜器自身的发展脉络。
9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人世事,几完缺
本书描绘了13世纪中华大地宋亡元兴、“临安之降”的历史变局中,以赵孟頫、钱选、文天祥、牟应龙等为代表的南宋士人忠死、孝忍与隐逸的抉择与命运。南宋士人的人生脉络与宋元战争的宏大史诗交相辉映,一部宋元之际的历史画卷就此展开……《人世事,几完缺——啊,晚明》...
乔治忠:雷海宗学术评价问题新议|古史|王国维|陈寅恪|顾颉刚|历史...
第一,雷氏认为中国与欧洲(罗马帝国)都在公元570年前后解决了游牧与土著之间冲突的问题;第二,认为这具有划分世界历史发展阶段的标帜性意义(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但是,公元6世纪时真的解决了游牧部族与“土著”地区的冲突吗?答案是没有。至13世纪蒙古族政权的世界性扩张,这是极其明显的问题,照雷先生的标准上古史要下延到13世纪了!
60年一遇,甲辰年极简史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时期之后,西周经历宣王中兴的复振,随后在周幽王时走向衰败。平王东迁以后,历史进入东周时期,王室日渐衰微,天下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春秋战国500多年的纷乱时期。春秋争霸,七雄并起,这是礼崩乐坏的时代。百家争鸣,诗经楚辞,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
中国各朝代人口数量,近年人口减少后果有多严重?
汉代开始,中国人口很长时期保持在4000万到6000万之间。西汉末(公元前2年,平帝元始三年)人口约5900万,东汉末(公元157年,桓帝永寿三年):约5600万。从黄巾之乱到三国鼎立,中国人口下降到2300万,人口损失了60%!西晋短暂统一后,南北朝长期动乱,人口大幅下降,难以统计数据。
从中国历史各朝代的人口数量变化看5000年中华民族历史沧桑
第三阶段,从中唐经五代,至北宋期间的12世纪初突破1亿,至13世纪初达到1.2亿。第四阶段,从宋末元初至17世纪初的明代,总数超过2亿。第五阶段,明末清初的人口下降在18世纪初得到恢复,至19世纪中叶达到4.3亿的新高峰。第六阶段,经过近百年的下降和低增长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高速增长,70年代后虽速度减缓,近年...
文贯中:中国自陷于农本社会怪圈的经济地理学析解
其次,林的理论虽能解释为什麽中国在15世纪时开始落后于欧洲,但没有解释为什麽欧洲忽然于15世纪后找到了新的发明模式。最后,林的理论无法回答为何在明、清两朝,特别是清朝中期之后,在人口几倍于宋朝的情况下,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即使不和欧洲相比,仅和宋朝之前的年代相比,也显得十分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