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亡,亡于东林党人
东林党人的另一个"绝活"——清议,这帮人最爱干的事就是对朝政指手画脚,动不动就批评这个抨击那个,表面上看他们是在匡扶正义维护道德,可实际上不过是在沽名钓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钱谦益这位仁兄在明朝时可是个大名人以清高著称,可等到清兵入关他立马变脸跑去给清朝当官,后来还写了本《投筐集》专门记录...
批评东林党的人,不过是瑜中求瑕,屎里觅道
他们以东林书院为中心,在朝、在野的士大夫以议论朝政的形式,以期推动舆论,掌握话语权,一旦形成了强大的公议势力,则可以占据较大的主动权。东林党的舆论观是什么呢?“公论即国是”,即将公论视为拟定国是的最终依据。公论首先是指官僚体系内的普遍共识,如赵南星所言:“国之有是,众所共以为是者也。众论未...
新闻与传播学 | 清议作为政治传播的意义及局限
从主体看,清议体现了中国士人阶层鲜明的明道护道意识,但主要是站在“道”的角度批评政治;从对象看,清议主要是针对时政或政治人物的批评议论;从性质看,清议是士人干政的一种言论形式;从实践看,历史上的清议最终都具有强烈的政治影响,有时甚至造成显著的政治事件,如东汉末年的太学生议政、明末东林党人的活动等。从政...
明朝的诏狱有多恐怖,连锦衣卫宁死也不去诏狱,东林六君遭此毒手
在专制社会,一切事务都服务于最高的皇权,在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背景下,这一点尤甚。所以明代有一系列独特的机关单位限制臣属,锦衣卫镇抚司控制下的“诏狱”就是典型代表。“诏”作为有特殊含义和特定范围的字,只能为专制君主一人使用,所以诏狱就有了表明皇权尊贵的神圣性和象征皇权的意义。其存在和...
奸臣马士英、阮大铖合流,不到一年,如何把南明弘光朝折腾灭亡?
当清流派大臣坚持逆案不可翻的立场之时,提出以“顺案”与之相对抗的主意便是阮大铖所出。竞而形成弘光朝影响甚广的一大政治案件,掀起了向原东林党人等清流派进攻的浊浪。以阮大铖复出为契机,马、阮将许多名列逆案而劣迹昭著的人物拉入朝中,如“因贪黯罚”的原河南道御史刘光斗、“惟党阿是狗,毒更甚...
明末的党派之争:大明是亡于东林党吗?东林党人是些什么人?
二是因为在崇祯时期,东林党本身的毛病扩大化(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什么毛病?清议——“空谈之气太胜”。有人说,大明亡于东林党,这是言过其实,东林党人无心祸国,只是无力救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拿东林人的得意后生来说话。大家知道,左光斗有个高徒,史可法,是个抗清名将。他坚守扬州,给清兵以重创,铮铮铁骨,可歌可泣。
后汉风谣、清议与士人品格
随着政治腐朽程度的加剧,士人对政治关切的程度愈益强烈,风谣式清议直接充当了与外戚、宦官斗争的工具,所谓“名行善恶,托以谣言”,“谣言”即风谣。在信息传播手段落后的时代里,风谣无疑是大众信息传播行之有效的方式,它一经产生迅即流布天下,左右着整个社会的舆论方向。“风谣”在舆论的壮大及“党人”的形成过程中...
东林党和阉党疯狂争斗始末揭秘
02、东林清议明朝到了万历之时,各方面的矛盾更加激烈,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东林党人目睹政治的腐败,要求改革弊政,缓和日益尖锐、势将危及统治的阶级矛盾。他们在位时敢于弹劾执政大臣,抨击贪婪奸诈的太监,乃至上书皇帝,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弊病;削籍闲居时,则通过“清议”的方式,发表政治主张,议论朝政得失。
东林党性质至今难以确定,朋党、政党均有可能,甚至可能非党派
不过,确也有人认为东林党不是“朋党”而是“政党”。李书增、岑青、孙玉杰、任金鉴《中国明代哲学》写道:东林学派中“大多数人在政治斗争中相互支持,学术上相互切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反对权奸、实现符合理想道德规范的政治局面为共同目标,以讲学清议为斗争手段,以书院为组织形式这样一个政治学术团体。这种团体...
重意气轻是非的晚明清议
当清议风气与这种意气之争结合到一起时,清议往往沦为党争的工具,对晚明政局产生诸多消极影响。正如首辅叶向高所云:“今日世道,得清议之力,亦受清议之苦。”尽管东林党以正人君子自居,但就连最敬佩东林人士的黄宗羲也承认,“东林中亦多败类,及攻东林者,亦间有清操之人。”他们过分严于君子小人之辨,以自我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