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碗碗腔:神韵悠远曲飞扬
碗碗腔是山西孝义的地方剧种,这一原为孝义纱窗皮影戏曲调的古老曲类,因有一个“碗碗”状的铜铃参与伴奏,终以“碗碗腔”之名享誉四方。碗碗腔老艺人们介绍,碗碗腔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唱句一般为七字句、十字句,偶尔也有五字句、八字句和十二字句的出现。碗碗腔的唱腔真假声混用,腔调细腻绵长,沁人心脾。而碗碗腔...
话说渭南丨碗碗腔走出渭南后
随着日月的积淀,他们的碗碗腔曲调受山西晋剧、孝义皮腔、汾阳秧歌影响,逐步形成孝义碗碗腔。大约光绪中期还有孝义艺人两次专门赴陕西同州学艺深造。孝义碗碗腔主要流行于山西吕梁孝义市以及周边地区。清朝光绪末年,孝义碗碗腔班社达六七十个,演出遍及山西省全境。1959年太原市和孝义各自都成立了真人演出碗碗腔的专业剧团。孝义碗...
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 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传承和发展的岁月里,孝义碗碗腔剧团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演员、演奏员、编剧,如碗碗腔的领军人物、中国第16届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张建琴,编剧许石青、张思聪、梁镇川、霍锁昌、任学谦等,他们都为碗碗腔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确保碗碗腔传统艺术薪火相传,亟待对碗碗腔传统剧目进行抢救...
戏曲·孝义碗碗腔|戏曲最古老的声腔之一
孝义碗碗腔有两种声腔:皮腔和碗碗腔。两种声腔均来自孝义皮影戏,即纸窗皮影唱皮腔及纱窗皮影唱碗碗腔。皮腔的渊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形成于北宋时期,一说形成于战国时期。皮腔因主要以唢呐为伴奏乐器,故亦称“吹腔”。有专家认为孝义吹腔是戏曲最古老的声腔之一。皮腔唱腔有两种形态:一种为四句体,“起承转合”结构,艺人...
山西孝义碗碗腔剧团:一团传承一剧种
3月16日上午,在山西省孝义市大堡村,被称为“天下唯一团”的孝义碗碗腔剧团的碗碗腔《逼婚记》演出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人。台上音乐节奏明快,演员表演卖力,台下观众听得出神、看得过瘾。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孝义周边,碗碗腔是最受欢迎的剧种。”孝义碗碗腔剧团团长郭纹铭介绍,他们团每年要演出300余场,特别是在农村演...
何称“孝义”
碗碗腔生于陕西,长于孝义,是由皮影说唱艺术逐渐演变而成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据传,清代光绪年间,陕西省同州(今大荔县)一带连年灾荒,大批饥民渡过黄河逃难到晋南、晋中,一些皮影戏艺人也前来卖艺谋生。后来,受山西的中路梆子、孝义皮腔、汾孝秧歌等孝义地方戏曲和孝义民间艺术的滋养,结合方言语调的特点,皮影说唱艺术在演唱、伴奏、...
孝义市碗碗腔剧团——小小剧种大故事 山里真情山外扬
碗碗腔是纱窗皮影戏曲调,因有一只口径约五厘米的碗状小铜铃参与伴奏,其音色清脆悦耳委婉动听,故得名。碗碗腔在孝义大地扎根生长。1958年,在全国戏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孝义碗碗腔由皮影戏的纱窗舞台走上了真人戏曲舞台,成立了国有性质的碗碗腔专业表演艺术团体——孝义县跃进剧团(孝义碗碗腔剧团前身)。60多年来,孝义碗碗...
孝义非遗 “遗”彩纷呈
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戏在宋代已有演出班社并有皮影的雕簇者存在。孝义皮影戏有两个流派,即皮腔纸窗影戏和纱窗碗碗腔影戏。皮腔纸窗影戏是孝义土生土长的剧种,纱窗碗碗腔影戏是清代早期由陕西传入。孝义皮影戏剧目丰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极具学术价值。孝义碗碗腔孝义碗碗腔是山西的一个地方稀有小剧种,新中国...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小戏专场亮相北京
孝义碗碗腔剧团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孝义县文艺宣传队,1959年将孝义纱窗皮影戏曲调搬上真人舞台,翻开了孝义碗碗腔剧团传承、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孝义碗碗腔《失子惊疯》选段由市级非遗传承人刘彩琴、程爱爱表演。碗碗腔因有一“碗”状铜铃参与伴奏故而得名,是流传在山西吕梁及周边地域,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稀有剧种。
灯影逐梦 匠心坚守
1974年,侯建川考入孝义中学文艺班,毕业后分配到孝义碗碗腔剧团工作。他勤学好问、善于模仿,常因剧目需要或人员紧缺客串不同的角色,经过十多年历练,逐渐成长为一名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全能型演员。彼时,随着年轻人文化消费口味的变化,曾经风靡一时的孝义皮影慢慢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