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个区,是所有老广的白月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一道“一口通商”的谕旨颁布,广州十三行便成了接下来的85年里中西方文明的唯一交流中心。十三行的商人富可敌国,其中两位商人潘振承、伍秉鉴便选择在与十三行仅一江之隔的漱珠涌(今海珠区南华西街一带)定居。这两位可不是普通商人,伍秉鉴更是当时的世界首富。有这两位富豪带头,漱珠涌逐...
晚清广州为何是十三行,而不是十二行?
和珅和胡雪岩两位富豪,在我们看来,都是富可敌国,自然肯定是清朝首富。其实除了两人,还有一个人,晚清时期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天下第一首富,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伍秉鉴!现在电商行业很发达,无论是直播带货,还是做实体店,做服装生意的老板,都应该知道广州的十三行,作为服装潮流的前哨站,还有电商和直播的供货点,十...
中国满清第一首富,因国家衰败而灰飞烟灭,至今看来尤为可惜
广州十三行作为唯一官方对外贸易的机构,开始大赚特赚,伍秉鉴就此崛起。在当时的广州,主要经营广州外贸的有十三家商业团体,名为广州十三行。他们独家垄断的了对外贸易(13行并不是一个定数,),海关对外国的货物收取2%-4%的货税,以及480—1120两不等的船舶管理费,如果与洋人的交易绕过十三行,均被认为是走私。如此...
曾是中国对外唯一窗口,富可敌国的广州十三行,为何最后衰败了?
作为中外贸易与往来的中介,兴泰行及其他行商被人们称为“广州十三行”,行商的破产其实表明,中西方交往的行商体制正在或者已经出现了致命性的危机。一、“闭关锁国”下的行商体制一般来说,欧洲各国的成功离不开民族国家的成立、重商主义与海外贸易,其中后两者是西方国家能够建立起有效对外交往与贸易机制的内在促成要...
1757年至1842年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对欧美通商“特区”
康熙开海贸易催生“十三行”乾隆一纸谕令广州“一口通商”这是18世纪的一个场景——中国南海海面上,瑞典商船腓特列国王号正在航行。这是那个时代的大型帆船,它从欧洲出发,经过一年多的航行,即将到达Canton(广州)。在西方人眼里,中国是“丝国”“瓷国”与“茶国”,还有无数精美的工艺品,呈现出博大精深的...
广州十三行:做着垄断生意,为啥还凉了?|循迹晓讲
当时有一首诗说:“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十三行有多赚钱呢?道光皇帝刚登基的1822年,十三行所在的街区发生大火,光熔化的白银就有四千万两,史称“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而当时大清国库的存银都不到三千万两,这么看说十三行富可敌国一点不夸张。
朱亚文《广州十三行》惹争议,男主贩卖鸦片,却成为民族英雄
而广州十三行培养出来的首富,也就是这部电视剧当中的男主角伍敦元,一度富可敌国,并且把资产散布到全球其它国家当中,成为投资行业当中的大拿。伍敦元在十三行的初期,确实是有贡献的。而在十三行的经营当中,他也确实是发了垄断的财,并且走私过鸦片。所以,这个角色在影视剧处理上,就比较困难一些。
广州十三行兴衰史
在外国商人心中,不苟言笑的伍秉鉴精明而智慧,而印有Houqua(浩官,伍家商号)字样的茶叶,便是质量最好的保证。伍秉鉴的财富急剧积累,甚至富可敌国。嘉庆十八年(1813),伍秉鉴担任十三行行首。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这样的财富积累已经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中国贸易走向全球 从清代十三行出发
不久,世界葡萄酒汇聚广州,京广之间形成一条葡萄酒“热线”。1758年,乾隆在一道谕旨中指示“买办洋钟表、西洋金珠,奇异陈设或新鲜器物”,“皆可不必惜费”,可见粤海关、广州洋行和宫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十三行成为皇家唯一可以依靠的洋货供应地,故被称为“天子南库”。
广州茶贸自古繁盛 芳村茶香今日尤浓
不过,最为惊人的还是那些商人。当时以卢、叶等四大行商为代表的十三行商人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他们与晋商、徽商一起,被称为清代最有实力的三大商帮。十三行商人的财富积累,有特殊制度因素,也与广州独特的城市气质有关。广州商业氛围浓,人们开放意识强,商人拥有全球视野和长远眼光,并不过于计较一次生意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