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外国,因为中国人的信仰我们做不到!
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斗争,更是导致了欧洲历史上长达百年的宗教战争,无数人为此丧生。与西方这种以神为本的一神教体系不同,中国人的信仰体系显得更加多元、包容、灵活。在中国,没有哪一种宗教能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也没有哪一种信仰能够完全说服所有人。从古老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到玉皇...
孟高维诺:把天主教传入中国的人,称世界上没有比中国更大的国家
在元大都,孟高维诺得到元成宗铁穆耳的接见,元成宗继承其祖父忽必烈对宗教的开明政策,优待孟高维诺这位远道而来的宣教士,于其后不久,准许孟高维诺在中国传教,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孟高维诺由此成为第一位来华传教的天主教司铎。早期来华的宣教士根据中国当时特殊的政治、社会、人文环境,注重走精英福传的路线,...
明清时期虽闭关锁国但中国文化不断传到西方,引发一阵中国热
中国要“借远西为郯子”,而18世纪的西方,特别是启蒙运动与其自然神论的思想,也是以中国为郯子的。在中学西渐中,很多传教士如利玛窦等为中国儒家思想向西方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通过这些著作为欧洲人提供了一幅中国社会的图影。传教士们不仅系统表达了东西方政权在权利及高贵上的某种相似之处,还描述了中国稳...
韩琦:许宗彦与18世纪末欧洲科学新知的传入
与此同时,与中国交流最密切的天主教修会在欧洲正经历极其困难的时刻:1759年、1764年,耶稣会在葡萄牙、法国相继被禁;1773年,教宗克莱门十四世(PopeClementⅩⅣ)敕令解散耶稣会,之后很长时间内不再有耶稣会士被派往中国,由遣使会士接手耶稣会在北京的各项事务。清廷的中西交流进入“后耶稣会时代”,举步维艰。<o...
王耀:近代地球仪由中国传入朝鲜的早期历史——以牛津大学博德利...
康熙前中期,对天主教态度友善,康熙三十一年(1692)颁布了允许天主教会在华传播的诏令。由于教会内部发生“礼仪之争”,1704年教宗克莱门十一世正式禁止“中国礼仪”,包括禁止敬孔祭祖、祭天地等严重违背中国传统的内容,导致中国与教廷关系破裂。康熙四十五年(1706)对来华传教士实行领票制度,予以限制。雍正认为康熙过于宽...
如此城市|从城隍庙看中国城市生活的神圣与世俗
上海城隍,除了霍光和秦裕伯,还有(清朝将领)陈化成(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一个庙里有三个城隍神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城隍信仰出于自然保卫的目的,有观点认为印度在城墙的角落里供奉城隍,发挥军事防御功能。城隍的形象是不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也有很多讨论。但城隍被制度化、体系化的关键节点是明朝洪武年间。洪武元年和洪武三年,朱元璋在...
海外中国学的研究需要怎样的学术批评?
第二,不能以西方现代学术术语来解释中国文化。中国现代学术概念不少是直接从西方或日本学来的。例如,“宗教”(religion)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是,只有一神论信仰的才能称为宗教。这个传统来源于利玛窦,他在《耶稣会与天主教传入中国史》一书中,对中国宗教的介绍只提“儒、释、道”三教,并将“三教合一”判为“...
鱼宏亮︱康乾时代与早期全球化:17—18世纪中西信息、知识流动与...
以天主教传教士、外国商团、外交使节为纽带,中西社会建立了广泛的信息与知识流通网络,对中国上层社会的知识结构与世界认知以及普通民众的生产技能与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康雍乾时期的政治、外交与文化生活深深地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在这个过程中,中西方的信息、知识、艺术与物质文明,都产生了双向流动的绚丽景象。
许倬云:明末中国知识分子承受西方的影响,在清代并没有消失
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耶稣会会士自从明末进入中国,为天主教传教,却也同时将西方的思想与技术传入中国。这一段过程,乃是前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与思想交融的过程。对于中国终于从相对孤立的东亚大帝国,牵入了西方主导的现代世界,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以下是许倬云为《康熙的红票》所写的评论。
中国现代科学史上最被低估的人,可能是他
1914年,丁文江(右一)赴云南、四川、贵州调查地质现代地质科学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时间其实并不算晚。19世纪中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发行书刊,如《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介绍现代地质学知识。洋务运动兴起后,因地质学本身巨大的实用性,一些新式学堂开始教授矿产学及开矿学。特别是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设立的翻译馆,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