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萍:明清之际王学“清谈误国”论质疑
王学“清谈误国论”从晚明起就不绝于耳,这一论述的经典表述是顾炎武(1613—1682)所言:“五胡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氏反对阳明学,认为“清谈”导致神州荡覆,提倡“修己...
清谈何曾误国?明朝士大夫的嘴炮,不配清谈之名!
明朝士大夫的嘴炮,不配清谈之名!现在说到魏晋名士,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清谈”,而说到清谈,第一个反应则是“清谈误国”,实际上清谈究竟是指什么,实际并没有弄清楚。比如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争起礼制口若悬河,实际政务却毫无发明,终致国家沦于异族之手,有人就在后面下按语说:“清谈误国”。他以为“清谈...
寒窗苦读数十年,为何却被指责“书生误国”?专家:看他们做了啥
对此专家解释道:看看那些“书生”做了什么就知道原因了!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在抨击读书人无用,而是专指那些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他们虽然满腹经纶,可到了实际生活当中,往往又无法很好地解决问题,完全是“纸上谈兵。”所以,与其说“书生误国”还不如改成“清谈误国”更为贴切。▲古代书生剧照《中庸》:“莫见乎...
4本好看的种马流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男主艳福生活令人羡慕
你说这些思想只是稍稍站在历史高度上的大政治家都不好使,我一个对古代制度、对统治阶层不知根不知底的人去瞎说些什么现代制度,且不说符不符合那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恐怕这么超前的意识我去一说,就连商鞅、王安石那样的改革派都得变成保守派,五马分尸的就变成我了。唉,纯属清谈,清谈不但误国,而且误已呀。”。
毁完宋朝毁明朝,古代那些“愤青”是怎样误国的?今日“愤青”又如何?
当初那些主战的“愤青”们,全部逃亡,只丢下小皇帝和谢太后孤儿寡母加上6个大臣一共8个人。二十四史中如是曰:“南宋启衅,自招入侵。”(《宋史》卷四十七·本纪第四十七)可见“愤青”之误国。明朝亡国与“愤青”东林党密不可分:崇祯帝不管昏不昏庸,至少算是勤政廉政,怎么会落得个亡国上吊的下场呢?
都说天启皇帝是昏君,事实证明他比崇祯要英明得多
在这种背景下,天启皇帝才被迫绕开这些清谈终日却一事无成的重用和依靠魏忠贤等人的宦官集团和锦衣卫势力(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这些人虽然有诸多缺陷,但有一个特点,对皇帝言听计从,能以最快速度贯彻办理朝廷事务,使得朝廷办事效率大为提高,因此这也是天启皇帝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最起码天启年间,明朝辽东战场局势日...
外交学院书记:中国外交“愤青”现象为何千年不绝?
西晋灭亡了,清谈误国之风并没有随之消亡。明朝亡国同清谈误国之风分不开。崇祯皇帝死后不久,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给南明的史可法写信,痛斥晚明的清谈误国之风:“晚近士大夫,好高树名义,而不顾国家之急,每有大事,辄同筑舍。昔宋人议论未定,兵已渡河,可为殷鉴。”(蒋良骐《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用今天的话来...
张文木:重温毛泽东战略思想(下)
造成这种“议论误国”恶习的原因可追溯至宋朝脱离实际的教育制度[235],元代大学者袁桷[236]说:“自宋末年尊朱熹之学。唇腐舌弊端,止于四书之注。凡刑狱簿书、金谷户口、糜密出入,皆以为俗吏而争鄙弃。清谈危坐,卒至国亡而莫可救。”[237]钱穆先生更是痛陈:“学问空疏,遂为明代士人与官僚通病。掌握独裁权的...
明代言官敢言的底气何在-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明末在野力量之大,以致至今有以明亡为例证而斥“清谈误国”者。明代政治在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较长的朝代中,无疑是最黑暗无道的。开国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之残忍,篡位者成祖朱棣镇压政敌之血腥,“游龙戏凤”早死于淫窟“豹房”的武宗朱厚照之荒唐,疲怠不理朝政的神宗朱翊钧之昏顽,自毁长城的思宗朱由检之刚愎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