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靡一时的《读者》、《知音》、《故事会》,为何风光不再?
此举完全没有考虑到《读者》主要受众群体广大初、高中生的购买力,一次次的涨价逐渐劝退了一波又一波的《读者》粉丝。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纸质文献阅读率的连年下降、购买量的逐年递减。《故事会》的沉寂与《读者》杂志相比,《故事会》无疑要更加接地气。这是一本创建于1963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老牌杂志,顾名思...
洗脑了一代中国人的意林毒鸡汤,如今快给老外忽悠瘸了
洗脑了一代中国人的意林毒鸡汤,如今快给老外忽悠瘸了遥想十几年前,无数90后中小学生的作文素材都来自于读(读者)、青(青年文摘)、意(意林)这三大杂志巨头。在那个学校严查与“学习无关”的课外书的时代,读、青、意不仅不会被划入“违禁品”的范畴,还往往能够成为语文老师亲封的嫡系期刊,旨在提高阅读与写作水...
谁制造了读者和意林中的乌托邦?
叶圣陶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双向交流的过程,也是读者通过文字走近作者心灵的复杂心理过程。叶圣陶主张的语文教育以阅读为核心,强调鉴赏、想象、语感、涵咏、揣摩、评论、咏诵的学习过程。这也是《读者》和《意林》这种毫无思想深刻性可言的文字,出现在高中生案头的原因。03当代中国语文教育斩断了理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当我们成了《读者》、《意林》的主角
读者、意林最大的杀伤其实是对中学生,因为老师经常让他们看这些学写作文……这种东西,最容易骗那些一辈子没出过学校、文青气重、对西方有滤镜的教师,然后他们再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当年的很多知识分子并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有些读者意林的段子,其实只要下过地、进过工厂、干过活、有过社会生活经历,就能一眼看穿...
一年发行4000万册!曾经家喻户晓的读者、意林为啥不火了?
而《读者》2021年的月均发行量是532万册,15年前这个数字呢是898万册,2021年《意林·小小姐》还宣布进入无限期休刊状态,现在学生的课外读物里,这类杂志呢,也不是第一选择了。为什么这些国民杂志会走向衰落呢?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内外交困,咱先来讲内部,毕竟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在《知音》爆火的时候...
在拷打之后,“回旋镖博主”纷纷向《读者》《意林》“道歉”
真正被广泛传阅的杂志,还要数《意林》《读者》《青年文摘》为主的文摘刊物,它们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读,被发现了大不了就说自己在"锻炼议论文水平"——当然,这都是纯扯淡,通常翻开这些杂志,大伙都会默契地无视掉里面绝大部分的"心灵鸡汤"和"新闻时事",直奔"幽默与笑话"板块(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
《意林》的风,终究吹回了老外家里
如果不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意林鞭尸运动”,或许大多数人都忘记了,自己是看着离谱鸡汤故事长大的。从90年代到2010年这段时期,一种民间反思文学在中国极为时髦,其中的著名代表就是《读者》《意林》《青年文摘》。这几本杂志,是灰暗的应试教育时光里,为数不多获得家长和学校认可的“善良课外书”。那些年的800...
看老外吹中国,“意林”风吹到了美利坚
“反差”感是意林文学的精髓,哈佛凌晨四点半灯火通明、美国全国停电救麻雀、英国人坐地铁不玩手机只看书等等,一个个理想的乌托邦看的人心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经典故事几乎被注入了每一个读者血脉里,例如美国青少年到了18岁就会被父母扫地出门,目的是培养为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意林新系列,多年匠心沉淀,篇篇万里挑一,碎片时间就能读!
他们的动人故事历经时间和读者口碑多重筛选至今仍旧风靡校园他们以自己的成长底色为蓝本书写暖心又励志的成长故事2019年开始至今,《意林少年版》专栏“大幻想家”号,以本系列图书的单本书名和书中的文章名为征集题目,请小读者创作同名幻想故事,收到几千名小读者的踊跃参与。
美国版《意林》,让西方家长集体破防了
在我小的时候,《读者》、《意林》一直都是我写作的制胜法宝。要是800字的作文里,但凡用上一则上述杂志中的例子,就会让同学们刮目相看。比如说到“坚持”、“不怕困难”,可能就有小朋友想到,在日本,小学生冬天就穿条短裤跑步,以此锻炼身体。然后要是说到“环保”,那日本的故事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