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发作都会给心脏带来不可逆的伤害!防治心衰做好这些事!
①因此,马长生教授建议,患者在出院后1~2周即开始进行早期随访,2周1次,病情稳定后对大多数患者,合理的间隔时间是每3~6个月评估1次,部分患者需要更频繁地检测和随访。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勤随访,可以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利于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心衰患者日常生活要做好...
房颤治疗新突破!马长生教授团队揭示生物标志物与药物靶点
房颤导管消融的严重并发症包括死亡、需要穿刺引流或外科处理的心脏压塞、卒中、左心房-食管瘘等,其安全性高度依赖医疗单位和术者的经验水平,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导管设备的快速改进,最近5年,国内外的房颤导管消融术并发症显著减少。在房颤导管消融领域,北京安贞医院始终走在国内和国际电生理领域的前列。马长生教授...
历史性突破!JAMA发表桑才华、蒋晨阳、董建增、马长生团队研究,为...
10年前,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董建增教授团队开创性地提出持续性心房颤动"2C3L"手术术式(在肺静脉隔离基础上行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顶部线消融)??,为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该方案不仅疗效显著,还大幅缩短了消融时间,迅速成为我国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标准术式。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二尖瓣峡部线阻...
房颤会使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5倍
房颤就是心房颤动——正常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至100次;发生房颤时,心房每分钟跳动次数可达到300至600次,而且非常不规律,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在刚刚过去的“中国房颤日”,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人罹患房颤。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至17倍,还会引起心力衰竭,增加致残率、死亡...
主席专访 | 李悦教授专访:心律失常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与未来
01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2024)暨亚洲心脏大会(AHS2024)将于2024年11月4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0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悦教授表示,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个体化治疗在心律失常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03以房颤为例,个体化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基础心脏病、房颤类型和持续时间、左心房大...
GW-ICC 2024 | 马长生教授专访:聚焦房颤管理,展望AI应用
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将于2024年11月4日-10日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举行(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本次大会以“创新创造,关心关爱”为主题,深刻体现了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中的创新与人文关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在专访中阐述了公立医院“顶天”与“立地”的深刻内涵,分享了房颤管理的临床策略,并介绍及展望了人工智能(...
马长生、桑才华教授研究团队:SGLT-2i可降低糖尿病患者房颤消融术...
此外,BMI较大(≥24kg/m2)、持续性房颤和较长的房颤持续时间(>1年)的患者从SGLT-2i治疗中获益更多(交互作用P<0.05)。??Meta分析Meta分析共纳入4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非SGLT-2i组相比,SGLT-2i组与较低的房颤复发风险相关(OR=0.61;95%CI:0.54~0.69];I2=0.0%;图4)。
GW-ICC新闻发布会丨AI心脏医生:精准医疗,守护全民心血管健康
团队有信心在未来5到10年内,通过应泽医生实现高效的心血管疾病防控,使80%的门急诊患者无需前往医院就诊,90%的患者能够居家康复。媒体提问答疑Q1:作为医疗领域专家,您如何看待GPT等大语言模型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前景与局限性?马长生教授:大语言模型如GPT在处理知识型任务时表现出色,例如在职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能够...
2021中国房颤日疾病科普公益传播项目启动
目前,中国房颤患者已超过1000万,患者基数庞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马长生表示,目前房颤的治疗进入节律控制时代。与单纯的室率控制相比,节律控制通过恢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可以缓解症状、预防心力衰竭、改善生活质量,...
好医声科普丨心跳乱如麻?了解房颤的“七宗罪”
中国房颤第一人马长生教授曾说过:“每一位房颤患者,都应该有一次消融从而恢复窦性心律的机会!”目前,射频消融手术已经开展20年,技术成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通常<1%,可以根治,是恢复窦性心律方法。射频消融手术的性价比更高,长期花费更少,且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