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首次设立“道学传”,介绍了哪些知名人物?有哪些故事?
不久,朱熹考中进士。朱熹担任地方官期间,拜程颐的再传弟子李侗为师,初步接触到理学。在任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移风易俗,体恤百姓。1157年,朱熹任满后,发现社会风气已经逐渐偏离了儒学范围,许多人问佛求仙,对国家发展很不利。决定再次跟随李侗学习,完全继承了二程的“洛学”正统,奠定了以后理学的基础。此后十余...
张品端:从洛学到闽学——以“南剑三先生”与朱熹为考察对象
并学其静坐,“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而求所谓‘中’者,久之,而天下之理该摄洞贯,以次融释,各有条序,从彦亟称许焉”(《宋史·李侗本传》)罗从彦在《与陈默堂书》中赞许“后生李愿中(李侗)者,向道甚锐,曾以书求教,趋向大抵近正。”8李侗24岁从学于罗从彦后,亦退而屏居山田,结茅水竹之间,“谢绝...
洞天寻隐·罗浮纪丨苏远鸣:罗浮山宗教地理研究(一)导言+《指掌图...
[86]李侗(1093-1163)根据他的出生地,号称延平先生。[87]罗从彦(1072-1135译按:原文做1073,应为笔误),号豫章先生,曾任博罗县主簿。[88]陈献章(1428-1500),广东白沙村人,他是湛若水的第一位师父。[89]文简,湛若水的字。[90]庞嵩(译按:1510-1587),南海文人,53岁辞官,来跟从湛若水学习。[...
他和师祖、师父以及弟子朱熹都是理学大师,被誉为“延平四贤” |栋...
李侗年轻时曾拜杨时的弟子罗从彦为师,后来他又成了朱熹的老师,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都是理学大师,古称“延平四贤”。这样的传承真的是千古美谈。潜心理学影响朱子《宋史李侗传》中记载:1117年,年仅24岁的李侗就退居山田,之后潜心理学研究四十年,有时饭都吃不饱,仍怡然自得。1153年,同样是24岁的...
读书如在万山中
在这篇奏札中,他还从四人的地域关系进一步揭示他们的道统之传。他说:“杨时、罗从彦实本郡将乐人(按,罗从彦《宋史》作南剑州人);李侗,剑浦人;朱熹虽居邻郡,亦生于本郡尤溪之寓舍。伏自汉唐以来,几二千年而未有与道统之传者,今以斗大之州,不数十年之内,出而宗主斯文者有四,岂惟一邦之创见,实皇朝之盛...
八闽文脉·人物|《勉学歌》与杨时家训家风
杨时尊师之风代代相传,其得意门生罗从彦从家乡沙县不远千里赴浙江萧山拜师,三传弟子朱熹进士及第后,从崇安徒步到延平向李侗问学(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杨时一生精研理学,“倡道东南”,坚持在南方各地讲学著述,为闽学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被后世尊为“程氏正宗”“闽学鼻祖”,对后来朱熹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有重要影响。朱熹题赞的...
红泉义学:南宋莆田著名的理学书院
三是祭祀学派先贤的共同性。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十二月,朱熹在建阳考亭沧洲精舍举行的释菜古礼中,除了祀奉孔子和四配之外,又将江州濂溪祠主祀周敦颐,而以二程配祀之举引入沧洲精舍。且在道学先贤周敦颐和二程兄弟之外,又增邵雍、张载、司马光、李侗共七人从祀。此为福建书院祭祀学派先贤的开先河之举。
以史明道:清初的学术反思与学术史编纂
二程弟子杨时“载道而南”,把理学传至东南,中经罗从彦、李侗再到朱熹,闽学崛起,“此闽学所以继洛学也”;金末元初许衡继承二程朱熹学说,崛起中州,传播理学;明代曹端、薛碹“皆谨守程朱,体认精深,践履笃实”,不断光大中州道学,代有传人,“从此文献之传,仍归中原矣”。二程洛学发祥中州,《中州道学编》考察理学...
理一分殊论:中国哲学元理
朱熹就学于李侗,李侗对朱熹说:“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③李侗把“理一分殊”思维原则作为儒学与异端区分的标志。朱熹在《西铭》后有一段论述。“论曰:天地之间,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则其大小之分,亲疏之等,至于十百千万,...
后来居上,中国文化史上的福建——《八闽文库》总序
因为宋代道学集大成的代表人物朱熹,虽然祖籍婺源,却出生在福建,而且相当长时间在福建生活。他的学术前辈或精神源头,号称“南剑三先生”的杨时、罗从彦、李侗,也都是南剑州即今福建南平一带人,他的提携者之一陈俊卿,则是兴化军即今莆田人,而他的最重要的弟子黄榦是闽县(今福州)人、陈淳是龙溪(今龙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