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之死,传首九边,就预示着明朝在辽东的彻底失败
王化贞得知情况后,下令守城,但众将皆不应,广宁城已经失控。王化贞只得出逃,城门的叛兵不让出城,幸亏手下力战,才逃出城外。由此也可见王化贞就是一个笨蛋。由于当时主力部队王化贞手里,熊廷弼此时驻扎在闾阳,在看到狼狈逃回的王化贞,熊廷弼就把5千人交给王化贞指挥,自己组织军民入关,并下令烧毁所有军用物资。此时王化贞...
《熊廷弼之死》:一代名将,为何落得“传首九边”的悲惨下场? |...
所以朝廷对王化贞多有支持,而熊廷弼则是受到冷遇。当王化贞主动出击之时,他寄予厚望的就是策反后金,却没想到后金预判了他的预判,先把他的将领策反了,于是这特别军事行动变成了特别军事被动,大明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到这个时候熊廷弼还不忘对王化贞反唇相讥,史书记载——“化贞哭,廷弼微笑曰:‘六万众一举荡平,竟何如?
熊廷弼的“三方布置”是否真的能平辽东、救大明?
但其后因“经抚不和”熊廷弼不仅未能有效执行自己的方略,其本人还因广宁惨败、失土之责而被传首九边。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掣肘,熊廷弼的三方布置是否能收复辽东进而挽救已摇摇欲坠的大明呢?首先,熊廷弼提出的“三方布置”对明廷而言并不重要。熊廷弼提出的“三方布置”很模糊,只说在广宁、登莱...
熊廷弼死得“冤不冤”,又因何而死?
熊廷弼在上任之初已经意识到朝廷部署于关外的军事资源大多被王化贞所掌控,而明朝的封疆职权体系又让他无法直接指挥王化贞(详见笔者前文)。为了让王化贞配合自己工作,熊廷弼在上呈朝廷的奏疏以及发给王化贞的书信里均提及两人应当同功罪,希望以此来捆绑并制衡王化贞。只是事与愿违,其后几个月里他和王化贞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广宁之战:明朝14万大军,却输给了6万后金大军
此外,熊廷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方防守的策略:即王化贞在广宁前线进行防御,自己则在山海关后方坐镇,山东的登、莱水军则根据局势变化袭扰后金,待时机成熟时,全力出击收复辽南。在熊廷弼和王化贞的不断争执中,突然传来后金可能进攻的消息。王化贞根据自己的计划部署明军,希望熊廷弼留在广宁镇守,但熊廷弼却始终拒绝前往...
明朝的名人那么多,为什么金庸先生,只给袁崇焕写了一篇人物评传
明朝的名人那么多,为什么金庸先生,只给袁崇焕写了一篇人物评传公元1622年,明朝的兵部先后接到了两个让人比较吃惊的消息(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第一个消息,是曾扬言六万人就可以把女真铁骑干趴下的王化贞,被女真人痛打一番之后,赶出了辽西。第二个消息,是刚来兵部不久的一个小主事,突然人间蒸发了。女真自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
明末抗金名将,一生战功赫赫,最终被阉党所害传首九边!
王化贞曾经属于东林党后来退出加入阉党,后来受到魏忠贤的赏识。王化贞军事才能实在一般,很快和熊廷弼产生分歧,矛盾逐渐白热化,再加上熊廷弼和东林党来往密切,更是势同水火。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的军队击败王化贞,王化贞惊慌而逃,辽东全部沦陷。驻军闾阳的熊廷弼不得不和王化贞退至山海关。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朝野为之震惊,...
辽东三杰之一,大明三朝老臣,最终却被传首九边!
熊延弼战局失利的消息不胫而走,皇帝盛怒之下,派人审讯熊延弼和王化贞。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也在此时落井下石,他们伪造《辽东传》陷害熊延弼,又传播谣言说熊延弼盗取库银,妄图谋反。在宦官的陷害下,最终在1625年被杀,首级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
从历史经验中重建主流价值认同 ——读刘益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
熊廷弼所读书中,有当时十分流行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武穆精忠传》等通俗小说,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精忠报国的种子。如果熊廷弼不是在十五岁时遇到堂兄熊廷立,受熊廷立两三年的正规八股文与经史子集的传授,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科举及第,出将经辽,以致演绎出壮烈的人生传奇。
熊廷弼之死:东林党与阉党“合谋”之下的“士道悲歌”
东林党就靠这些颠倒黑白、匪夷所思的构陷之语,将熊廷弼和王化贞一同论死下狱定案。张鹤鸣畏罪乞休,仅被罢官。当时也有一些正直之人替熊廷弼多方活动营救,若能拖到崇祯朝,熊廷弼或可不死。此事本与阉党无涉,但天启四年杨涟等上疏弹劾魏忠贤时,魏忠贤苦于没有可以置杨、左、魏等于死地的罪名,阉党徐大化向他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