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17年:宰相的顶级处事心法——“正办”之法
要按《宋史》的说法呢,王旦这叫天生宰相命。比如,《宋史·王旦传》里面记载,王旦爸爸曾经院子里种了三棵槐树,然后很自信地预言了一下:“我的后人呀,一定有做到三公的,种这么三棵槐树,就是为了做个见证。”而且,按《宋史》的说法,王旦要当宰相,不光他爸爸有预感,鬼也预先知道。话说,王旦在平江当县官的时候...
顾宏义:《辨奸论》真伪问题考述(下)
章培恒据《宋史·张方平传》所载神宗即位之初,张方平为参知政事,“曾公亮议用王安石(为御史中丞),方平以为不可”,认为苏轼《谢书》中“惟明公一见《辨奸》以为与我意合。公固已论之先朝,载之史册”,即指此事,“其时方平为大臣,御史中丞之任命亦为朝廷重要事件,按之当时惯例,他在这问题上所发表的意见,自当...
章总、鱼头参政、肉腰刀……古人起外号居然这么有趣
宋真宗时的宰相李沆不喜夸夸其谈之人,所以在接待宾客时经常沉默寡言,人们便称他“无口匏”,即没嘴的葫芦(《宋史·李沆传》)。李沆塑像。来源/邯郸市博物馆宋朝时,有一个吏部侍郎赵叔问身体肥胖,喜欢睡觉,不喜欢接待宾客,经常在家门口挂上休息不见宾客的牌子,人们便送给他“三觉侍郎”的外号,意思是朝回、...
公元1003:宰相李沆为什么不听建议?
他做过李沆的副手,后来又做了十多年宰相。作为前同事,王旦一开始对李沆的一些政治见解很不以为然,但是时间越久,他就发现李沆越高明,所以他慨叹说,李沆真是一个圣人,朝廷内外也就开始尊称李沆为“圣相”了。请注意,这件事发生在李沆去世很多年以后,基本所以不存在拍马屁的问题。如果你觉得同代人的评价难免言...
宋史笔谈122:赵光义传位赵恒步步惊心,所幸“吕端大事不糊涂”
在赵光义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剧烈的宫廷内斗仍在发生,所幸他用人歪打正着,保持了帝国权力的平稳传承。拥立太子的功臣,寇准被罢了996年七月,太子赵恒最大的支持者寇准,被罢去参知政事的职务。1.容易得罪人刚立太子时,寇准有大功,吕端又处处让着他,张洎本来又是他举荐的,加上赵光义授予了他“分日押班知印,...
李沆:北宋初期众多的宰相中,只有他被称为“圣相”,原因为何?
他“器度宏远”,行事如春风吹拂,成效如春雨滋润,处太平之时而能未雨绸缪,在不知不觉之间,朝堂稳定,民众安宁,大宋王朝迎来最高光之时,这与李沆执政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无怪乎《宋史·李沆传》言:“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而王夫之则称其...
张光宇:朝鲜王朝正祖君臣的“宋史”认识与《宋史筌》之修撰
《宋史筌》将《宋史·列传》中的“宗室”升为“世家”,以示遵赵宋皇族之意,也符合正祖强调“重敦亲”,保护王室宗亲的用意。同时,认为南唐、西蜀等“九氏”只是宋之降臣,不应为“世家”,将其降于“列传”的“外国传”之后,体现“尊王贱霸”。第六,《宋史筌》对《宋史·列传》做了大量调整,比较重要的...
公元1022年:宋真宗,品格比能力更可贵
而且李沆的态度是完全没商量啊,当着使者的面,把皇帝写的条子放在蜡烛上给烧了,一边烧一边让使者给真宗带话:“就说我李沆不同意。”李沆为什么这么坚决?因为真宗还是太子的时候,李沆就是太子班底里的人,对刘氏的来历应该比较清楚。所以,只用说,“我不同意”就行了。真宗当然知道是为什么——刘氏出身太寒微,当...
赵惠俊:宋真宗的礼乐活动与慢词雅化的宫廷契机 |【学术研究】
[7]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二《王旦传》,第27册,第9544页。[8]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版),第285页。[9]方诚峰《祥瑞与北宋徽宗朝的政治文化》,《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4期。[10]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二《李沆传》,第27册,第9539页。
大历史|赵普、寇准、王安石、范仲淹:谁才是北宋宰相第一人?
李沆非常俭朴,就任宰相后,仍居住在原来封丘门内的住宅。由于大门前院的宽度仅能容一匹马转身,很多人劝他换间较大的房子,李沆笑着说:“房子是要传给子孙使用的,这个府邸,已经过于宽大了。”李沆李沆是个非常重视制度的人,他自己便曾公开表示,“我对国家没有什么功绩,如果硬说有一点的话,那就是我曾尽一切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