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的诱惑
或许是上述历史书写的“官、私”两途,日渐明显,于是有人对此加以区分,“正史”的称呼于是乎在《隋书·经籍志》中首先出现,将司马迁所创、后人又加以发扬光大的纪传体史书,列为“正史”。不过虽然出现了这一称呼,但并没有独尊一家的意思,因为直到清初史家所编之《明史·艺文志》,仍然将纪传和编年的史书,并称...
轻煮时光漫读史——《闲读正史》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斑驳辙迹虽不雷同,皆有相似,足以殷鉴。《资治通鉴》以编年为体,《史记》《二十四史》以纪传为体,本书以相同事例为类,采集正史“边角料”,化长篇累牍为分段阅读的“口袋书”论评。古人有“骑牛闲读史,牧豕自横经”。学习历史,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淬炼品行、开拓视野,更有助拨拭蒙蔽我们眼界...
石洪波《事关传主的形象:论〈史记〉的“繁复”书写》
“纪传之法,或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而“编年之法,或一事而隔越数卷,首尾难稽”,唯袁枢根据《资治通鉴》创造纪事本末体,通过追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避免了纪传体在多个历史人物的传记中多次书写某个历史事件即“繁复”的弊端,也避免了编年体将一个持续多年的历史事件分散在不同年份以至于零散断裂的问...
《北齐书》专题丨魏斌谈点校本《北齐书》的修订
他在北齐后期参与过国史修撰,“创纪传书二十七卷”。北齐灭亡后,李德林入关仕于北周,后奉隋文帝之命续撰北齐之史,在之前“纪传书二十七卷”基础上,“增多”三十八篇(《史通》外篇《古今正史》)。至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设置梁、陈、北齐、北周、隋五朝史修撰机构,命李百药修北齐史。李百药在父亲所...
辛德勇:谈谈怎样学习历史
另一类是查找古代的官名,以了解历史人物的社会地位。在这一方面,张政烺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还是可以一用的。还有一类,是查找史事的年代,以了解古代的纪年形式。这方面的工具书,我以为方诗铭先生编著的《中国历史纪年表》最好用。不过使用时需要注意,现存史籍中先秦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纪事的年代问题比较...
杨宽诞辰110周年|杨宽史料整理思想探析|史书|史事|逸周书|战国史|...
现存西周主要史料的特点,杨宽指出:“即儒家作为经典的《诗》、《书》、《礼》、《乐》,都经过战国时代儒家的编选和修订,有其家派的局限性(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第一,儒家所传西周史料,大多是开国文献,缺乏西周中期和后期的史料。……第二,儒家所传西周的礼书,都不是原始资料,已经儒家按照其政治理想重新编定。”现存西周史料不仅存...
薛璞喆 俞钢:章学诚“文”“史”汇通明义学术观念之新探
其在《方志立书三议》里直言“六经皆史”,并重点分析了《诗》《礼》《春秋》三史与后世纪传正史、掌故典要、文征诸选等的关系,指出《春秋》是“纪传正史”之源,如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等;《礼》是“掌故典要”之源,如杜佑《通典》等;《诗》是“文征诸选”之源,如《文鉴》《文类》等。由此...
陈斐|柳诒徵史学的“旧”与“新”——《史学概论讲义》叙论
以此期未有正史,而稻叶君山之《清朝全史》、萧一山之《清代史》等采用新体例的课本、讲义,“纪述政教大事,仍多取材于官书及通行之名著”,故倡导多读原书。柳诒徵扼要介绍了实录馆实录、史馆列传、典志、外交条约、军志、奏议、书牍、掌故等类型的原始史料名著,如《东华录》《满汉名臣传》《皇朝续文献通考》《...
罗新|崔巨伦其人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崔辩儿孙和崔挺儿孙是博陵崔氏在北朝比较重要的两支,按照《魏书》列传的体例,这两支博陵崔氏的人物传记都分别附在崔辩和崔挺的本传之下。崔辩子孙诸传中,除了《崔楷传》理所当然(作为北齐文宣帝李皇后的外祖父)篇幅最大外,《崔巨伦传》是文字最多的,因此相对来说是比较翔实的。而其祖崔辩、父崔逸,都只有...
丛台之史:载入正史两千年
丛台第一次入正史,是汉代。《汉书·高后纪》载:高后元年“夏五月丙申,赵王宫丛台灾”。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条史料。高后,即历史上著名的吕后吕雉(前241—前180)。因是汉高祖刘邦之妻,封后,故称“高后”。汉惠帝刘盈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她两次临朝称制,对西汉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