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榔头45年 浙江民间大师开凿铜刻艺术世界
中新网嘉兴11月19日电(黄彦君张会)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一间民房内,67岁的孙梦臣在昏黄灯光下,用心琢磨一幅书法刻铜作品。榔头敲打在锋利的钢凿上,“叮叮当当”清脆如风铃,沉闷的空间一下子灵动起来。孙梦臣本名孙建明,梦臣是他的字,意为以民国刻铜名家张寿臣为榜样,传承、发扬中国刻铜艺术。他身量不高,皮...
茫父不朽 | 一代通人姚华艺术展|金石|篆刻|款识|陈师曾|科学家|...
姚华是清末民初黔中乃至全国著名的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大师,在文字学、音韵学、考据学、金石学、诗词曲赋、戏剧理论、画史画论、颖拓、笺纸、铜刻文房等诸方面皆卓有建树,被时人宗威誉为“当代之通人,艺林之耆硕”,被后人视为与王国维、吴梅“鼎足而三的一代曲学大师”。其弟子王伯群说:“先生之学,...
刻铜墨盒的收藏与欣赏
张樾臣不仅以刻铜墨盒闻名于世,还曾为溥仪刻过“宣统御览之宝”“宣统御笔”“宣统之宝”等玺印,还为新中国刻制了中央政府玺印,《困知斋诗存》中有诗云:“厂甸西头张樾臣,手拈铁笔仿周秦,满腔中有燕邯味,不似寻常市上人。”今天依然有张氏后人居住在琉璃厂西街(厂甸西头),传承着篆刻技艺。晚清民国时期的书画...
琢斋品鉴⑥|与刻铜墨盒的相遇,恍若那一个春夜的雅集
嵇康等七人的竹林之游;晋王羲之等四十二人参与的兰亭雅集,王羲之更是于“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晋石祟在洛阳召集的金谷园雅集,洛阳今天尚有街名叫金谷园路,不知是否其故地?
一代通才姚茫父,大名不朽书画铜
刻铜名家张寿丞曾将齐白石画在墨盒上的《归鸦图》精心刻出,然后相赠。齐白石对此盒爱不释手,写下题跋:“张寿丞刻铜空前,赠余此物,当宝之。”其实,中国使用铜器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商周时期,人们便已经开始在青铜器上铸造、錾刻文字和花纹。晚清民国刻铜文房的兴起,则是延续了数千年金石文化余韵的一朵奇葩...
49方与傅作义等保定军校将领有关刻铜墨盒现身
刻铜墨盒是盛装墨汁之器,产生于清道光、同治时期,盛行于晚清、民国年间(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刻铜墨盒大多以白铜、黄铜制作外壳,并辅以紫铜为内胆。其形态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叶形、菱形、桃形、琴形、鼓形、梅花形、琵琶形等。墨盒外壳常雕刻有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瓦当等纹饰。其大多有作坊标记,如...
墨盒师曾画铜刻文人趣(图)
陈师曾(图一)是一位民国初年对铜盒雕刻艺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陈师曾,即陈衡格(1876—1923年),江西省修水人,乳名师曾,遂以师曾为字,人们习称陈师曾。中国近、现代著名美术家,可谓现代画坛巨擘、中国漫画的创始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是清末维新派著名人士;父亲陈三立是现代诗坛泰斗、同光体诗派领袖...
山东博物馆双展同启,230余件晚期铜器、133件清至民国全形拓精彩亮相
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表示,本次“双展”,是山东博物馆通过梳理馆内藏品和省内相关藏品,在三个月的时间内精心打造的,“双展”通过230余件晚期铜器、133件清至民国全形拓等相关展品,全面呈现晚期铜器的种类、用途,系统展示清至民国全形拓的技艺、历史和艺术价值,再现山东金石学蔚然成风的历史。
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家族四代人的岁月故事
李准制造的铜元口碑很好,因为他格外重视品质,铜元的材料非日本住友铜不用,九成紫铜,一成锡铝,熔铸成条,再碾成片,发现有裂纹、带螺旋纹、缺边、有沙眼的一律重铸,他主持制作的铜元在国内很有信用。清末广东铜元在收藏市场上名气很大,一直受到藏家追捧。
【文玩】明清文人雅致生活:红袖添香夜读书 刻铜文房发展
赵玫女士介绍,民国时期是刻铜文房发展的鼎盛时代,流传于世的藏品花样繁多,刻工也不乏精良。因此,收藏铜刻文房要侧重款识和名家作品。民国时期,文人雅士之间,写绘互赠的现象很普遍,几乎所有的京城书画家都曾亲笔在素面铜墨盒、铜镇尺上行书作画。经营书画、文房用品、刻章制印的店铺中,均挂有书画家、篆刻家的笔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