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如何上好写作课?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通过老师适时的主持和引导学生的讨论,课堂讨论能够更加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地加深学生对课程材料的了解,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将课堂引入更加生动的境界。老师在课堂的姿态类似于学生的同伴,而不是裁判和权威,其给出的评价常常是“有趣”“引人深思”“有启发性”,而鲜少以单一权威的理论或叙事压制学生的表达。在这...
是“恶意评审”还是“贼喊捉贼”?对文科博士论文评审的反思
对文科博士论文评审的反思前不久,一篇题为《“恶意评审”如何评价和运用?基于武汉大学一篇博士论文评审意见的分析》的文章引发热议。该文作者、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指出其指导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遭遇一位匿名评审专家“恶意评审”,使其面临无法按期毕业的风险。他在文章中感慨:“一个充满敌意、极其不负责任、...
武大教授称学生论文遭“恶意评审”,第三方评价机制宜尽快介入
据报道,日前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在署名文章《“恶意评审”如何评价和运用?基于武汉大学一篇博士论文评审意见的分析》中表示,“本人指导的一篇博士论文,遭遇了恶意评审。”文中不无激愤地写道:“一个充满敌意、极其不负责任、毫无学理依据的恶意评审,却要了断一个优秀青年学者的学术生命。试问,这合理么?”此文...
武大教授称博士弟子论文遭“恶意评审”,学界如何看“盲审”?
在这篇文章中,吕德文表示,“本人指导的一篇博士论文,遭遇了恶意评审。这篇评审意见违背了学术评审基本原则,与评审者所展现出的学识有限,水平不足以承担如此严肃的学术评议工作相比,其评审态度之傲慢、判断之武断、标准之主观,让人叹为观止。”5月13日下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关于吕德文教...
论文盲审争议延宕:“华中乡土派”贺雪峰回应“贼喊捉贼”,安大...
近日,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一篇题为《“恶意评审”如何评价和运用?基于武汉大学一篇博士论文评审意见的分析》的文章引发学界和社会舆论对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匿名评审制度)的关注。讨论过程中,“华中乡土派”再度引起舆论注意。其中,一篇题为《贼喊捉贼?“恶意评审”背后的更大真相——华中乡土学派炼成记...
贺雪峰回应“贼喊捉贼”:是谁对我有这么大的仇和恨?
——对一起网络暴力的回应贺雪峰一、说明吕德文教授指导博士生的论文遭到恶意评审,为了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吕德文在微信公众号发表《“恶意评审”如何评价和运用?——基于武汉大学一篇博士论文评审意见的分析》,获得较大反响,也推动了学界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博士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反思(www.e993.com)2024年10月31日。让人意外的是,微信公众号“课外...
论文盲审,我为什么两次给学生“不合格”
第一,不评审完全不熟悉的研究。同一个学科内部是有细分研究方向的,因此即使在同一个学科领域内评审,依然会遇到不够熟悉的研究议题。虽然从“大同行”的角度来说不至于无话可说,但从“小同行”的角度来说可能给出不够专业的意见。第二,仔细研读论文,给出的批评意见要经得起任何质询。其实,盲审给出“不合格”并...
【资讯快递】国务院办公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规定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为优化学术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强调不准在科学研究中弄虚作假,严禁以下学术不端行为:(1)严禁计算、试验等数据资料造假。科学研究依赖于真实的数据资料,任何造假行为都会严重损害科学研究的价值...
博士盲审挂了,不予答辩!985导师发声:遭遇“恶意评审”
5月12日,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发文痛斥其指导的博士论文遭遇“恶意评审”,指责此举无异于“草菅人命”。此事一时沸沸扬扬。事情起因是,5月12日,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在署名文章《“恶意评审”如何评价和运用?基于武汉大学一篇博士论文评审意见的分析》中表示,“本人指导的一篇博士论文,遭遇了恶意评审。
研究称:“帽子”越多越高的教师,教学越差
科技部等四部门2020年发布的《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清理规范科技评价活动中人才“帽子”作为评审评价指标的使用、人才“帽子”与物质利益直接挂钩的问题。同年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到,不得将人才荣誉性称号作为职称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