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山水赏析:在墨韵中探寻心灵的诗与远方
《春雪》这幅画充满了一种独特的浪漫气息。画面中,春雪初融,山林间还残留着冬日的痕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诗句仿佛是为这幅画而作。雪花与初绽的春花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季节交替时的奇妙景象。山林中的树木有的已经开始吐露新芽,有的还被春雪覆盖,这种新旧交替的画面象征着生命的循环...
连翘:辛弃疾诗中的神奇草药与股市的秘密
辛弃疾用“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这句诗,将这美丽的花卉与时令的变迁交织在了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这句诗不仅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那些被忽视但又充满力量的事物。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这句诗背后的中药知识和金融智慧,感受古代诗人如何为我们提供了...
从《素食者》开始阅读韩江:“我相信人类应该是植物”
不过,这些“植物小说”的最初构想,可以追溯到韩江的大学时期,当她还是延世大学韩语系的学生时,读到了日本殖民时期的韩国作家李箱(????,本名金海卿)的一句诗:“我相信人类应该是植物。”她认为,李箱用诗句暗示了,那段苦难岁月里,韩国人对殖民暴力所采取的消极防御立场。讽刺之处在于,殖民时期在日本教育体系下成长...
臧棣:诗,必须是向所有生存境遇开放的一种语言实践
臧棣:我写的植物诗应该有400多首。《诗歌植物学》出版之后,我仍在整理相关的旧作,偶尔也会写新的植物。对植物的兴趣,不,应对说对植物的着迷,和家庭有关,也和个人的天性有关。《诗经》里的植物诗,无疑很早就渗透进我的诗歌记忆。古代诗词里对植物的书写,也无形中塑造了我对诗和植物关系的感受。我自己也喜欢...
一周观展|在上海看全国美展油画展,巴黎读现代奥运文物
此次展览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的延伸展览,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刘海粟美术馆在上海“大美术馆计划”推动下首次创新合作办展模式,首次从上海视角出发,回望乃至全面梳理了百年中国油画史,以上海叙事来展现中国百年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道路探索和辉煌成就,呈现了清末...
高朝先:也聊新旧韵之争的“有比无好”
前两句以“池塘春草”四字,生动地再现谢灵运诗美的境界,尤其赞美他的五言诗,千秋万代永存新意(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后两句则尖锐批评陈师道只知“泥古守旧”,闭门觅句。诗人借用黄庭坚、王安石的诗句风趣地说:传我的话,告知陈正字(秘书省正字),他太可怜了,闭门苦吟,不仅弥补不了他的贫乏,还白白浪费精力。
探照灯好书9月入围32部人文社科原创佳作发布
著有《文学三篇:一个政治哲学视角》《<格列佛游记>与古今政治》《本原与事变——政治哲学十篇》《心术与治道》《逻各斯与空间——古代希腊政治哲学研究》;译有柏拉图《政治家》、卢梭《论语言的起源》、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寻找政治》等。任《复旦政治哲学评论》主编。兼任...
一周观展|东京纪念竹久梦二,台北新展“端阳时节”
在海外,日本展“竹久梦二展:大正浪漫与新世界”,以此纪念竹久梦二诞辰140周年;英国大英博物馆展“新生命:伦勃朗与孩童”,呈现伦勃朗笔下的孩童题材作品。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博物馆中的漫画”展现漫画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对话与共鸣。澎湃艺术为您呈现一周值得一观的展览。
“一汀烟雨杏花寒”——中国古诗与杏的跨文化“旅行”
首先,杏树是一种地道的中国植物,装饰了我们的景观:如王维诗“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指向了乡野的生活;“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描述的是“悠哉自不竞,退耕东皋田”的隐逸与闲适。杏也可以写市井深处的雅致,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听春雨”属于一个人的清静,又调之以“卖杏花”...
一周观展|名画与文物里的女性:从蒙娜丽莎到大唐金乡县主
林曦,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水墨画家。对于创作,她说:“我喜欢诗书画印的传统样式,喜欢近处的日常,喜欢干净又美丽的画面。那是我熟悉而亲近的东西,不必苦思冥想如何才能出奇制胜,而是自然流露。我想,其中的表达,即便只是无数画面中很小的一角,也会因为我的真诚而具有生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