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要使画面上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成,才是最好的画!
正如评论家王进玉所说,恰恰是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潘天寿的作品在构图上严谨而不失灵动,在笔墨上苍劲而富有韵律,在色彩上淡雅而富有层次,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不断攀登艺术的高峰。四、启示与影响潘天寿的这句话,不仅是对...
上博东馆绘画馆下月末开张,跟着记者先睹为快!
升级后的绘画馆新增了现代绘画单元,使得中国绘画通史的梳理更完整。现代部分展出的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刘海粟、傅抱石等名家的作品,展现了贯通古今的国画新风格。为现代部分收尾的是吴湖帆的作品。为即将开放的“海上书画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博书画的馆藏中诸多画作曾是吴湖帆先生的旧藏。图说...
自然神韵跃然纸上——中国画鹰大师朱祖国先生作品欣赏
潘天寿以其写意花鸟画而闻名,他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而李苦禅则是中国画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创作独具匠心,以极简的线条勾勒出深远的意境。朱祖国的鹰画汲取了潘天寿和李苦禅的灵感,但又不仅止步于此。他注入了自己的风格和情感,使这些画作具有鲜明的朱祖国特色。在他的作品中,鹰仿佛以自己的...
潘天寿:要慎重下笔,使画面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成,才是好画!
一、一点之微,见画之大境在潘天寿看来,画面上的每一笔,尤其是那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点”,实则承载着画家的情感、意境与审美追求。这一点,可能是山石上的苔点,可能是花瓣上的露珠,也可能是飞鸟的眼睛……它虽小,却能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使整幅作品生动起来,富有生命力。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美...
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作品展在中华艺术...
9月20日,“光华旦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这是中国画在江南沉淀近百年来,首次全面展现学脉的系统性大展,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至最新硕博生的200余件佳作首度整体亮相。中国美院的王牌是中国画教学。1928年,国立艺术院创立伊始,首任院长林风眠即提出“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
潘天寿:为技法而技法的人,最后还是不会搞创作,更谈不上创新了。
创新并非不要传统,而是以传统为基础的革新创造(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画贵创造,反对因袭。创新不能简单看,我认为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技法,从风格到意趣,都要创新。授课中的潘天寿目前的人物、山水、花鸟创新都取得了成绩,相比之下,人物画有起色,山水也开始闯新路,惟有花鸟的创新较难,似乎比人物、山水难度大得多。的确,今天的牡丹...
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李可染……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作品展...
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李可染……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作品展呈现百年学脉春山可望,秋水当歌。“中国画”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至今历史最久、底蕴最深且从未间断的教学专业,近百年的成长脉络绘就的是一类画种的学院长成史。9月20日,“光华旦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启幕。展览由中国美术...
几何学和透视法:中西绘画的分野
中国画里的透视所谓透视,是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然后再把这个所看到的景物准确描画在平面的画布或纸上。用线与线的位置关系,来展示物体的空间位置。大至建筑,小至日常器皿,在西方绘画中,每一幅作品,都运用了透视原理。反观中国画,并不是遵循严格的透视规律,它经常类似于多镜头分割组合的方式,比如北...
龙灿拍卖 | 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一代巨擘吴昌硕书画作品欣赏
出版:《海上明月共潮生》P4页+美术作品档案证书《竹石图》作于壬寅(1902)年,吴昌硕时年59岁。画面中几枝浓淡相间的竹子从左上方斜倚而下,曲直横斜,秾纤庳高,变化丰富,表现了竹子坚韧之质。下方两块磐石相对,一俯一仰,以行草笔法写出,其法草而不率,纵而有节,墨气纵横,再以“淡赭”“汁绿”略加点染,表现...
潘天寿与黄山
众所周知,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先生是浙江宁海县人,其作品以擅画花鸟、更擅山水画之长,在近现代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黄山就是潘天寿先生成就最佳的中国画山水风艺术终极理论之地,回忆潘天寿先生对黄山的情愫,今天我们可以从以下文化维度述说大师对黄山的文化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