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副对仗工整的精品对联,分别是婚联寿联和挽联,令人啧啧称叹
第3副对联:天外尚有康梁,闻此老全归,纵使笔底千言,几时论定;地下若逢刚启,话当年同事,只为腰缠万贯,一步来迟。这是为纪念荣禄而题的挽联。荣禄,这位晚清的重臣,曾是慈禧太后的信赖之人,他的心腹地位并非偶然。他的声望背后,隐藏着他在“戊戌政变”中的卓越表现,他的智慧与勇气,赢得了慈禧太后的...
袁世凯死后挽联,华夏对联实在大有深意
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上下联各有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子路》,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上联说治国之道根源在于一个“民先”,与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不谋而合。下联“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是称赞孙中山先生伟大,华夏对联网...
盘点部分先辈英烈身后挽联毛主席题的这幅至今在传诵
董必武、吴玉章联合给他敬献的挽联是:三友见精神:松体通,竹身直,梅花亦自清高,格高气苍,直到岁寒全晚节;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卫民,子女都称勇武,顽廉懦立,共纾国难绍遗风。董、吴二老在挽联里用松、竹、梅的品性,高度赞誉了范筑先将军一家。1942年5月,中国抗日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前线壮烈殉国...
从对仗和音韵上分析,马云先生悼念宗庆后的挽联,有哪两大瑕疵?
其二,上联最后一字一般宜用仄声字,而下联的最后一字一般宜用平声字,如此才能上下联音韵平衡,而使对联整体上平稳。下联最后一字用平声,亦即整幅楹联用平声字收尾,还能达到余韵悠长,饱含悠悠不尽之意。但是,马云发去的这幅挽联,正好反之:上联最后一字“神”,是平声;下联最后一字“色”,是仄声。尚不知道这幅挽...
益智对联之上联:九九八十一难,难难难过难难过。下联是啥?
言归正传,今天要讲的这则对联上联为——“九九八十一难,难难难过难难过”这则上联,结合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书中描述的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后半句“难难难过难难过”,则是改编自一句非常流行的网络诗句,既“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珍贵史料|名家纪念胡适挽联:“后辈知道,今世幸有胡适之”
珍贵史料|名家纪念胡适挽联:“后辈知道,今世幸有胡适之”原创学人君學人Scholar*胡适(1891.12.17-1962.2.24)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中央研究院第五次院士会议后的酒会上,突发心脏病,溘然长逝,终其"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一生(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胡适先生逝世后,除公卿、学人和亲朋好友之外,有众多平民百姓自发吊唁、送殡和...
毛泽东的36幅对联,文采了得!写尽老人的情怀与智慧!
集毛泽东对联36幅1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床头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1914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求学期间写的这副自勉的对联,联语对仗工整,寓意深刻,说明了“学习贵在有恒”的道理。“一曝十寒”,典出《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侯村镇寺底村:楹联开路 文化兴村
“这是我们村特有的‘对联打擂’!”寺底村楹联学会会长冯振庆介绍,“每天,村民都会自发来到这里,用粉笔在水泥地上写对联,互相切磋、交流,不仅提升了村民们的文采,还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这个擂台没有输赢之分,只有共同提高、享受文化的乐趣。”冯振庆介绍,2000年,寺底村老党员温顺等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党员...
酬世文献与中国传统礼制的“下移” | 杨华
由网络数据可知,文物市场上存有不少类似文献,例如,《新增应酬便览》《新增酬世群芳杂锦》《新镌对联同善应酬合璧》《宦乡要则》《增订宦乡帖式应酬备要》《新增应酬汇选》《新辑仕商应酬便览》《增广仕商应酬便览》《乡党应酬》,等等。笔者自己也收藏有《酬世锦囊》《四民便览》《分类详注酬世尺牍大全》《家礼...
从一到十写入诗,美的如此自然|诗词|对联|苏轼|卓文君|吴承恩|...
第二天早上,那座生祠的客堂上挂了一块匾额,上题“三朝元老”,对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忠信礼义廉。某宰相十分奇怪,不知是何人挂上去的。有人推测这副对联的含义,认为上联正好隐含“忘八”(即“王八”的谐音),下联则隐含“无耻”。??背盐工人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