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珍贵文物现身!青铜时代曾楚艺术精品展亮相国博
展览中备受关注的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铜方鉴缶,由方鉴、方缶组合而成。使用时,方缶盛酒,鉴缶之间的空隙盛冰,可谓最早的“冰箱”。同样出土于曾侯乙墓的建鼓青铜鼓座,是迄今所见最精美的一件先秦建鼓座。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这个建鼓座的工艺非常繁复,就算人工去数,龙的数量也是数不清楚的。
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曾侯乙墓珍贵文物现身
曾侯乙墓出土的鹿角立鹤,鹤的头、颈与鹿角均错金装饰,背脊与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已佚),吻部右侧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 田雨昊摄其中,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铜方鉴缶,由方鉴、方缶组合而成,缶置于鉴内,为冰酒用具。鉴身四角及四边中部榫接八个方形或曲尺形附饰和八个龙形耳。鉴盖...
武王墩墓与曾侯乙墓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武王墩墓室是“甲”字形土坑竖穴,曾侯乙墓是不规则多边形岩坑竖穴,从形制上看,两个墓葬都是竖穴,封墓口也都铺用了竹席。这些都是当时墓葬的特点。武王墩墓是战国末期,曾侯乙墓是战国初年,两个墓正好是战国时期的一头一尾。曾侯乙墓椁室是四室不同之处是,武王墩墓整个椁室被分隔为九室,曾侯乙墓的...
曾侯乙墓发掘珍贵档案首次公开展示
曾侯乙墓发掘亲历者、音乐考古专家冯光生是此次档案文献的首位捐赠者。其捐赠了曾侯乙编钟历年演出录音带、唱片,1993年中国第一张有声贺卡:曾侯乙编钟微型唱盘及设计样稿等。他在受访时表示,档案文献是曾侯乙编钟世界记忆遗产的“记忆”,它们将曾侯乙编钟发掘、复制、传播的历史固化下来,有利于其更好传承。12月1...
湖北省博物馆首次公开曾侯乙墓珍贵档案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12月12日,“中国记忆——曾侯乙编钟出土45周年文献展”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搜集整理了数千件曾侯乙墓发掘、研究、展览传播相关的原始档案,完整回顾了曾侯乙墓发掘的全过程。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表示,此次展览,首次将曾侯乙墓发掘亲历者及家属捐赠的珍贵档案公之于...
曾侯乙墓发掘档案全面公开 大部分展品为首次展出
更为难得的,多位曾侯乙墓发掘工作的亲历者也来到展览现场,为参观者讲述他们45年前“初见”曾侯乙编钟的考古故事(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曾侯乙编钟铭文线描谭队长,向你报告……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万余件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其中,“一钟双音”的曾侯乙编钟更是震动了全球...
张宏杰:曾侯乙墓所见的楚国贵族生活
豆是“菹醢(zūhǎi)器”,菹就是咸菜,醢就是肉酱。因此它就是用来盛放咸菜和肉酱等调味品的。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只铜盖豆(图12),通体镶嵌着美丽的绿松石。和今天的西方人一样,上古贵族吃饭时的主要工具是匕和刀。匕相当于现在的汤匙、调羹,从体上分为尖形体匕和椭圆体匕,从柄上分为曲柄匕和直柄匕。曾...
曾侯乙墓出土珍宝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城郊擂鼓墩发掘的曾侯乙墓是一座2400年前的诸侯国君的墓葬,墓主人为战国早期曾国国君乙。此墓葬出土多种文物万余件,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价值之高,保存之好,轰动海内外。下图:铜九鼎八簋,鼎供奉牲肉,簋供奉食粮,是最重要的祭器。
荆楚藏宝图 | 曾侯乙墓里的No.1
作为荆楚文化标识的“楚地文物”,蕴藏着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即日起,长江云新闻推出“荆楚藏宝图”系列报道,跟大家一起开启“荆楚宝藏”盲盒,探秘一件件“绘”说话的楚地文物,领略“荆楚三千年”的文化魅力。今天开启的这件文物盲盒,就是曾侯乙墓的“No.1”——彩漆木雕鸳鸯形盒。
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揭示随国与曾国的关系,挖出一部曾国史
经过十来天的发掘,考古队发现了一个超级大的古墓,墓地占地面积为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古墓大6倍,比出土越王勾践剑的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大8倍,这座古墓还出土了震惊中外的著名文物-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编钟出土时基本保持了下葬时的状态,编钟分为两排,呈直角尺形摆放,靠西的一面长7.48米,高为2.6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