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805课:细说“骨”字,它其实不是会意字
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骨,肉之覈也。从冎有肉。”许慎认为“骨”是会意字。本义是骨头。(肉之核也)许慎认为的会意方法是“冎”有肉联合会意“肉之覈也”。“覈”通“核”,这个“核”意思就如杏、桃、梅等果实内有硬核,而肉中的“核”就是“骨”。段玉裁《...
解读身体的语言:疼、痛、痒、酸、胀、麻、疲、乏
六、麻麻,也是一种病态,病字旁里一个林。怎么解释这个词呢?我们什么情况下会感觉麻了?是不是肢体被压的时间过长以后,导致气血供应不上而使肌体产生不适之感。那和“林”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始终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只能这样理解了,“林”字为会意字。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那在...
哲学研究 | 黄玉顺:汉字“生”“活”“存”“在”本义的存在论...
《说文解字》解释:“活,水流声。从水,■[上氏下口]声。”[29]这就是说,“活”字的结构,左边是三点水、也就是“水”字,它是义符,意义是“水流声”;右边是它的声符,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不是舌头的“舌”字,它的读音是“聒”,以前不是这个写法,后来楷体化了,才写成这个样子。这就是说,“活”是一...
安徽大学陈广忠教授连发三文讨论淮南武王墩大墓
前,《说文·止部》:“不行而进谓之歬。从止,在舟上。”会意字,即前行、前进义。肯,《说文·肉部》:“肎(k??n),骨间肉肎肎著也。”指附着在骨头上的肉。“舟”、“肉”二字的古文字形体,往往难以区别。但是,淮南武王墩楚考烈王墓、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中出土的“酓前”二字,墨迹清楚,当...
故:故意的意外?-中国教育新闻网
如果“故”是会意字,左边是上古时期的三代帝王,右边是手执棍棒敲打,“故”字难道是暴力推翻前代帝王的历史记录?如果真是这样,“故”字剩下几个义项倒是可以解释通了:暴力推翻前代帝王对普通百姓而言,肯定是“意外”;被暴力推翻的前代帝王,很少有不被处死的,所以有“死亡”的义项;暴力推翻往往不是仓促发动,...
《说文解字》第777课: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细说“玄”字
(一)zhì(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疐,碍不行也。从叀,引而止之也,叀者,如叀马之鼻,从冂,此与牵同意。”许慎认为是会意字。本义是阻碍。因为许慎认为疐是会意字,我们要看一下字形演变:(疐的字形演变)...
偏旁是三点水的字都有水:沙漠?滚?洞?法?这些字怎么解释?
“沙,水中散石也”《说文》,就是受水的冲击,而形成的细小石头,又因为水少而见沙,所以“水少”就会意成了“沙”字,因此,沙是一个会意字。“漠,北方流沙也”《说文》,北方有大片能像水一样流动的沙子,叫做漠,这是一个形声字,三点水是形、莫是声。
《说文解字》第503课:细说“共”字,它到底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
(一)gò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共,同也。从廿、廾。”许慎认为“共”是会意字,本义是共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给出了会意的方法:“二十人皆竦手是为同也。”也就是说,“共”的会意方法是二十个人共同伸手高举表达“共同”的意思。因为有古文“共”字字形(见...
汉字只是被动地记录汉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专家有不同的解读
“即”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左边是食器,右边是一个坐着的人,像一个人面对着食器而坐,本义是走近、靠近。成语“若即若离”还保留这一意义。“既”的古文字字形,左边是食器,右边像一人吃完饭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已经吃完饭,泛指动作已经完成。古人用每天都会发生的吃...
《说文解字》542课:表示“斗争”,“鬥”比“斗”直观太多
4、[戈丮]。读huà。《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戈丮],击踝也。从丮,从戈。读若踝。”许慎认为是会意字,本义是击打踝骨。由丮和戈会意。音读像“踝(huái,脚腕两旁凸起的部分)”。因为是会意字,这个字我们需要看一下字形:([戈丮]的字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