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乱世中存活到最后的卫国的奥秘是什么?
始皇帝六年(公元前241年)秦军攻占了卫国国都帝丘(当然此时的卫国领土也就剩下了这个国都),在此地设置东郡。但对于既不抵抗又表现得极为恭顺的卫元君,时为秦王政的始皇帝实在不好意思下死手,就将其国其君其民统统迁往野王(今河南沁阳),任其自生自灭。一直到始皇帝把六国都打扫干净了,也再没搭理过卫国这个“前...
给圣人祛魅:孔子如何从春秋晚期的庶人、私生子,成为万世师表?
外交上最大的建树则是摒弃三桓因鲁昭公而与齐国交恶的过去,重新与齐国交好,并且和郑国、卫国、齐国、陈国等国形成了反晋东方联盟,对抗晋国的大贵族赵简子。但孔子当官的时间不长,因为他推崇的那套君主有君主的样子,臣子有臣子的样子,把臣子侵占君主的权利返还给君主这套,进而做出堕三都这种举动,导致三桓对他的信...
齐国到底传了多少代?各君主都发生了什么大事?临淄二王冢埋葬的...
第18任君主:齐孝公吕昭,在位时间公元前643年到公元前633年,共计10年。第19任君主:齐昭公吕潘,齐桓公之子,约公元前633年到公元前613年在位,共计20年。第20任君主:吕舍,齐昭公之子,在位时间5个月。第21任君主:齐懿公吕商人,齐桓公之子,在位4年,齐懿公死后,国人怨他生前骄恣无道,并废掉其子。第22任...
王臻| 角色认同的转变与重建:朝鲜王朝与明清封贡关系的变迁
朝鲜仁祖李倧即位后(1623—1649年在位),摒弃光海君国王的“两面外交”政策,旗帜鲜明地站在明朝一边,声称“小邦事大之诚,天地鬼神实所监临”[57],宣布断绝同后金的关系,支持明朝毛文龙驻军在朝鲜牵制后金的军事斗争,公开表白称“不谷当与天朝协心一力,期灭此贼耳”[58],从而使朝鲜与后金的政治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太和时评】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基础
一、在处理国家与人民关系的问题上,中华文明致力于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保合太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7],先秦有卜筮[8]军国大事的传统。《易经》作为卜筮书,承载着先贤关于治国理政的大量思考。例如,《易经·乾卦》就借由阐述天道运行的原理,说明了处理国家与人民关系的基本原则:...
罗群:边疆观的历史书写与建构——以云南为中心的讨论
面对条约体制的冲击,清朝开始在近代主权国家的话语体系内审视边疆,逐渐摒弃传统的“守在四夷”、重内轻外的边疆观,主权意识开始取代君主权威,推行边疆与内地的“均质化”政策,通过建立行省制度,边疆行政管理体制逐步与内地接轨,希冀通过对边疆地方的直接控制,调整中央与边疆关系(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
战国新论︱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做了哪些事?
随着勾践取得霸主之位,鲁哀公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开始积极和越国搞好关系。公元前471年闰十月,鲁哀公亲自到越国访问,和越国太子适郢打得火热,适郢甚至打算将女儿嫁给鲁哀公,并许诺将把一大片土地当作嫁妆送给鲁国。公元前470年六月,鲁哀公回到鲁国,三桓设宴迎接,宴会上,有了越国撑腰的鲁哀公对三桓不再那么毕恭毕敬,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