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农村常用的老式农具,认识3个正常,全都认识,证明你老了
篦子解决了头发卫生问题,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水车利用自然力量,解决了灌溉难题,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而手摇式喷雾器,则是害虫防治的好帮手,保证了庄稼的丰收。这些老式农具不仅体现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精细管理,更反映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在那个电力不足的年代,火桶和有线广播成了人...
老一辈人曾用过的老式农具,认识一半厉害,都能认出证明你老了
火镰,火镰,一种比较久远的取火器物,由于形状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和燧石配合打火用的,六十年代前期还有老人使用。9、爪(读作找)镰爪(读作找)镰,收割高粱穗的专用农具。专门收容易掉粒的庄稼,比如黍子。先把穗用爪镰收回来,杆另用镰刀割。10、电影胶片电影胶片那个是8.75毫米,再...
今天起,全市征集!
藏品仓库一角,可以看见官斗、升篓、风车、粮印、栈条、储粮罐等农具,这些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常用的农具。升篓、官斗是计量粮食的工具,升篓平口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官斗即通用斗,是国家(官家)认可的计量容器。风车是一种用木头制作的农用工具,主要用来分离谷物中的杂质,通过手动摇摆吹风,将杂质碎屑排出,...
回忆六七十年代农村家家离不开的生产农具,70后也不见得都认识
都是用来晾晒粮食或者晾晒其他物品的农具。第六个老物件:红芋推子晒红芋干子,当然离不了一种工具那就是红芋推子,小时候都干过这活,只是大人怕切手,我们只干摆地瓜干儿,先撒开一片,再把摞在一起的拿开。还有就是拾地瓜干儿,白天还好!如果天气预报夜间有雨,吃了晚饭全家动员,摸着黑去地里收拾。现在想想,好...
农村60年代的5种老农具,认识3个正常,5个都认识,证明你老了
五、镐头说起镐头,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镐头是用来刨花生、红薯,因为当时很多人家家户户都种花生和红薯。镐头就是专门来干这个的,如今这个镐头非常的罕见,但是很多地方应该还有。对以上的五种农具,相信以上在很多地方还是可以见到,但是非常的稀少了。
农村渐渐消失的10件老农具,曾是六七十年代人的记忆,你认识几种
这个老物件是用来耕田的犁,现在这样的老农具已经见不到了,除非有人特意地留存(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过去我们农村用牛来耕田,就是用这样的犁,人在后面手扶着犁就可以了。第四个正在消失的老物件:木水桶这样的木质水桶,海燕还记得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用得比较多,那时候家家都用这样的木水桶去农村头去挑水。现在更多家庭都会用塑料...
听四位美术指导聊聊,《人生之路》《人世间》等剧里的“老”门道
王绍林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砖墙都是格格楞楞的,有岁月风化的痕迹,绝不能做成平整的;棚顶都是先用纸糊,然后再刷石灰水;还有烟囱接口的部分,大多是用报纸糊上,下面用铁丝吊起来大小不一的坛坛罐罐,为的是接烟油子,避免它嘀嘀嗒嗒掉到衣服上洗不掉……王绍林说,他对团队的要求是“修旧如旧,做旧如...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发展成就回顾
经过70年来的发展,农业机械从维修旧式农机具起步,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开发和技术改造,现已研制出一大批高水平农机具,120-180马力轮式拖拉机已替代进口并远销国外;冶金机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研制“九大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设计、制造技术已渐成熟,结束了中国现代化钢铁企业全流程所需技术装备...
“猫舔邵庄”变迁小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邵庄村贫穷落后,人民的生活根本解决不了温饱,周围村庄的人们给邵庄村送了一个不雅的绰号叫“猫舔邵庄”,这一名号是对当时邵庄村经济状况的一个形象描述,也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在我们老家,一说“干净”,马上联想到一句比喻说“比猫舔得还干净”。意思是说“村民家中一无所有,就像猫舔的一...
湖南农村马上就秋收了,80年代常用的8种农具,你还认识几种?
在湖南的农村,秋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那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是大地对农民的馈赠。而在八十年代,有八种农具曾是秋收时的得力助手,如今却已鲜少可见。风车,这一木制的大家伙,有着大大的风箱和手摇把手。秋收时,新收的稻谷夹杂着秕谷和杂质,通过风车的摇动,风会将轻的秕谷吹走,留下饱满的谷粒。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