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经典的两首庐山诗,一首前无古人,一首后无来者
《题西林壁》是苏轼离开庐山前,与东林寺总长老同游西麓的乾明寺时,于寺内墙上所题。它既是一首写景诗,亦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描写庐山的多变面貌,后两句则借景道出看待事物主观与客观角度之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的不仅是人与山,也可延伸到人与社会或群体的关系。除了“当局者迷...
跟着诗词游庐山|苏轼的庐山诗意与哲学
角度不同,视点各异,风景呈现也就各不相同。不仅是对庐山景色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人生视角的隐喻。人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苏轼在此提醒人们,看待事物时不能片面、狭隘,应该全面客观地观察和冷静地思考,用统筹兼顾方式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不要局限于某一个角度。因为...
苏轼的《题西林壁》借景说理,流传下来两句千古警句
苏轼这首《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通过描述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最后引申出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指出...
李白与苏轼的庐山诗意境对比分析
诗词中,诗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景色。横着看庐山是七岭,侧看庐山则是山峰,远看庐山很小,近看庐山却又很高大。为什么你不知道庐山真正的样子是怎样的,只因为你身在庐山中。这首诗的前两句,利用不同的角度去写庐山,把不同角度的庐山景色写了出来。后两句则表达出了为什么各种角度看到的庐山都不是一样的,...
换个角度看世界:从《庄子》的智慧谈起
苏轼在被贬途中,与友人同游庐山,写下了著名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会有完全不同的景象。横看是岭,侧看是峰,远近高低各有不同的风景。这种哲学思考与《庄子》中的智慧不谋而合,提醒我们要跳出固有的视角,才能...
打卡!时政小测验
庐山是座纵横交错、连绵起伏的大山(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大小山峰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游人身处山中所观赏到的景色会因自身所处之地不同而千变万化。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识出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身处庐山的峰峦之中,视野被连绵起伏的山岭阻隔,所见之景必然只是庐山的一部分...
重逢 在语文课本上错过的山河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吴壮达《日月潭》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杨国民《黄果树听瀑》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
语文课本中的美景!这一5A级景区,免票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用一首《题西林壁》,写出了庐山的壮丽、磅礴的气势和变化多姿的面貌。(出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在庐山风景名胜区,记者看到,如琴湖畔一片洁白,白雪覆盖了周围的树木。游客们在这片冰雪奇缘中尽情游玩、漫步、打雪仗,不时...
庐山奇遇成就一代诗王白居易,200多年后苏轼游庐山境界再次升华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素有“一山赛五岳,五岳第一山”的美誉。它三面环水,西临陆地、深壑高岩,匡庐奇秀。无论从哪个角度,横看、侧看、远看、高看,还是近看、低看,都可以欣赏到庐山的美景。
CCTV-1 纪录片《文脉春秋·九江》全评述三:诗画之城的天际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一山二水满城诗,九江就是一座诗歌之城。地名字幕:九江陶靖节祠在这些璀璨的群星中,有两个人对于九江是更加特殊的存在。晋代的陶渊明开启田园诗风,备受后世推崇;地名字幕:九江黄庭坚墓宋代的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