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其创作的杂剧,究竟有什么语言特色?
实际上,俗语的使用恰恰是元杂剧最突出的特色。白朴虽然是士大夫出身,华美的辞藻信手拈来,但也毫不排斥新文体之新语言。作为代言体的戏剧,某种程度上说与日常化的语言有着天然的联系,即所谓切合人物声口。(二)口语叠词的铺排王国维先生认为元杂剧形容之独特处是衬字的使用。衬字使一支曲子的容量大大增加,长...
掬心带你揭开曲的面纱
3、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豪放、清旷、愤激、典雅、婉约与艳丽等等。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概括地说: 1)、词贵雅,曲尚俗。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曲作,不失为千古绝唱
其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全曲绝大部分都是名词和形容词,仅有一个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合排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方法,实为古来罕见,可以说...
再现700年前元杂剧精粹,昆剧《汉宫秋》重新演绎昭君出塞
元杂剧《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剧目,以“昭君出塞”为故事脉络,将昭君怀抱琵琶、远走大漠的艺术形象深深烙印在历史文脉中,成为古典悲剧的经典之作。北方昆曲剧院在元杂剧的基础上,秉承尊重史实的创作理念,回归汉强匈弱的真实历史背景,不再局限于帝妃之恋,而是从历史和当代的角度出发,聚焦汉匈对峙的百年战争结束后帝...
元代著名散曲家、戏曲家马致远〔224〕
他的散曲,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艺术技巧高超圆熟。他的杂剧,具有散曲化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代表作为《汉宫秋》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著作六、《汉宫秋》是宫廷爱情悲剧《汉宫秋》,马致远早期作品,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它取材于“昭君出塞”故事。
来自东方的“时空魔法” 戏曲如何演绎千年传奇?
元代南北方艺术广泛交流,南戏接受了北曲杂剧的艺术经验,实现了精密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传奇艺术(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在明代的嘉靖、隆庆年间,演唱南戏的昆山腔经过魏良辅等音乐家的改良,成为体局静好、柔婉细腻的“水磨调”,即昆曲。昆曲由清唱而进一步发展为演唱传奇,成为大受欢迎的戏曲声腔。
曲尽其妙:中国戏曲之美
元代南北方艺术广泛交流,南戏接受了北曲杂剧的艺术经验,实现了精密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传奇艺术。在明代的嘉靖、隆庆年间,演唱南戏的昆山腔经过魏良辅等音乐家的改良,成为体局静好、柔婉细腻的“水磨调”,即昆曲。昆曲由清唱而进一步发展为演唱传奇,成为大受欢迎的戏曲声腔。
当《汉宫秋》没了毛延寿|汉宫秋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实际上,我们在改编的过程中发现元杂剧《汉宫秋》虽然经典,但是跟今天时代的要求相比,确实存在很大差距。“昭君出塞”本身是一个历史意象,而在《汉宫秋》里,马致远通过“昭君出塞”题材寄予他个人的文化情怀,但是杂剧里的歹人作乱、帝妃分别等情节,在今天就难以让人舒服。
“大戏看北京”2月文艺资讯丨喜迎甲辰龙,文艺过大年
特别策划冰雪演艺板块,演出从传统剧场走进冬奥场地,观众不仅可以欣赏精彩演出,还可以体验滑雪、滑冰、雪地碰碰车等游玩项目,在浓厚的冬奥氛围里尽情感受艺术魅力!板块三:新国潮引领过年新风尚充满时尚感的新国潮板块,涵盖木偶剧、曲艺、民乐、杂技、魔术等多个艺术门类,传统文化艺术中融入当下流行元素,演出全面焕新,演绎...
昆剧《汉宫秋》:以当代诗意重构历史悲歌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百年来,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文人墨客笔下流传。“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将这段故事进一步演绎,创作成酣畅淋漓、悱恻动人的元杂剧《汉宫秋》,成为中国古典悲剧的代表作之一。北方昆曲剧院集结了编剧王馗、导演徐春兰、艺术指导计镇华、唱腔设计孙建安、作曲配器王啸冰、舞美设计刘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