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2.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文化滋养“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和精神风貌,是各项事业长盛不衰的源泉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的,...
中国古代立法所反映的优秀法律文化
可见礼的等差性与法的特权性是一致的,礼法互补,以礼为主导,以法为准绳;以礼为内涵,以法为外貌;以礼移民心于隐微,以法彰善恶于明显;以礼夸张恤民的仁政,以法渲染治世的公平;以礼行法减少推行法律的阻力,以法明礼使礼具有凛人的权威;以礼入法,使法律道德化,法由止恶而兼劝善;以法附礼,使道德...
让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中华法系蕴含的一系列法律原则、德治思想、价值观念等,至今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原则的生成与发展提供着丰富启迪,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纵向传承、代有兴革是中华法系发展演进的重要规律。回望过去、面向未来,不断赓续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有助于我们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承载千年文化底蕴,展现东方美学魅力
浩然之气,儒家思想自强不息竹家具简洁质朴,点缀装饰较少,给人以端正肃然之感,与儒家思想的养浩然之气相对应,且竹子本身就蕴含着儒家所提倡的君子品格。如,竹之直干云霄,象征正直无畏的浩然之气;竹之随处而生、挺拔而上,喻示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竹之笔直有节,契合儒家礼法严明、坚守原则的伦理理想。尤其...
“河”你说理⑨:文明史视域下河南地区黄河文化的历史演进
在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河南地区的黄河文化不断地吸纳流域内外的优秀文化,加以改造和创新,从而使得黄河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包容性,不但展现了河南本土独有的文化特色,也参与构建中华文明绵延长远的核心与基础。在文明史的视野之下考察河南地区黄河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中华文化的强大向心力,这种向心...
文化大观 | “礼者,人道之极”:荀子对“礼”的创造性转化
“积礼义”以成就美德、养成人格,也即荀子“伪”以成善的具体过程(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如果说“性恶善伪”论是荀子独特的思想创见的话,那么亦可以说,他在性伪观念下对“礼”之于成德之意义的重新阐明,也自当是对儒家礼学的重要推进。众所周知,以礼为宗是荀子的学问特色和思想标识。作为先秦礼文化的总结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共同富裕理念中的转化与发展
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不仅转化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还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再创新与再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深入挖掘共同富裕理念中的中国优秀文化基因,立足于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内涵意蕴、价值底蕴、实践路径的层面深入把握与推动共同富裕...
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
推动平安浙江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秉承各自立场,孔子执礼、荀子以法、孟子秉仁,初步形成了和合观。而后在天台,和合文化上升到儒释道合一的高度,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和合思想、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和合思想、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和合思想,三者互鉴互融,共同构成了台州和合文化的有机整体。
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在社会引导上,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常达变,开物成务等文化基因强化公序良俗。在党的建设上,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从政重德、为政清廉、戒骄尚俭的思想丰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用其蕴含的礼法文化,诚心正意、慎独自律、修身克己的修身文化,民本思想等涵养党风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