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镜头,都是影史经典|斯基|巴赫|塔可夫|摄影机|科幻电影_网易...
我开车途径这条路好几百次了,都不记得这地方到底在哪儿;但每一次,都会有那么五、六秒钟的时间,我根本没办法把英格兰——我的英格兰——的真实面貌,和《镜子》里塔可夫斯基用最后那些极其深邃的时刻所呈现的俄国区别开来。《潜行者》的希望时刻施林·奈沙我是学视觉艺术出身的,所以并不是看着很多经典电影长大的,...
以《镜子》为例,从四个层面探讨塔可夫斯基作品的诗意表达
强调画面的象征作用和寄予思想的表征作用,塔可夫斯基就曾被冠以“诗电影”作者称号,但特立独行的塔可夫斯基却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诗意氛围的营造只是意识的容器,如果脱离了现实和时间写实主义,则其表现出来的效果只能是矫揉造作、装模作样。
镜相·读诗丨我们抵达海滩,当不朽成批而至,我也是收网的一人
《镜子》是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自传体电影,其原名《晴朗的白日》取自他的父亲、诗人阿尔谢尼·塔可夫斯基的一句诗。塔可夫斯基的母亲后来在《镜子》中扮演了老年的自己,而他的诗人父亲,则在画外音中朗读了大量自己的诗作。他的父亲,阿尔谢尼·塔尔科夫斯基生于1907年,是俄罗斯诗人,也是东方语言翻译家,提倡传统...
阅读日|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人生与诗意时光
对于像塔可夫斯基这样的人而言,这样的言论似乎预示着在劫难逃的结局——1986年12月29日凌晨两点左右,塔可夫斯基孤身一人,逝于巴黎郊区纳伊的哈特曼癌症诊所房间内,终年54岁。认为女性的意义是“自我牺牲”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访谈录》一书所收录的采访中,篇幅最长,也是观点碰撞最激烈的一篇是瑞士女心理学家伊雷娜...
《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国作者电影“西南空间,西游记,塔可夫斯基...
“第六代导演中的塔可夫斯基传人”,“唯一的诗电影导演”;学院派导演张大磊对平移镜头的痴迷、对东北空旷场景与缓慢生活节奏的细致描摹几得老塔真传,年初《平原上的摩西》令他走入大众视野;杨超《长江图》把对“水”的迷恋扩展到宏大的长江三峡之上,却始终伴随着鬼魂般敲在耳膜上轻微细碎的水滴雨声;连已然形成自己...
塔可夫斯基访谈:那些努力探寻出路的人,才是我的兴趣所在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著名导演,1932年生于苏联伊万诺夫州尤里耶维茨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6年在巴黎病逝,享年54岁(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一生只完成七部长篇和两部短片,部部经典。代表作有《伊万的童年》《安德烈·卢布廖夫》《索拉里斯》《镜子》《潜行者》《乡愁》《牺牲》。塔可夫斯基
不经思考的力量——塔可夫斯基诞辰90周年
2009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看到拉斯·冯·提尔充满暴力和语言的影片《反基督者》片尾“献给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1986”字幕时,媒体人们惊呼起来。该片入围了当年戛纳主竞赛单元,拉斯·冯·提尔说,自己看了二十遍《镜子》(1974):“对我来说他就是一尊神祇。如果我不将这部电影献给塔可夫斯基,所有人都会说我在抄袭。
俄罗斯版“傅雷家书”,讲述塔可夫斯基父子的人生传奇
俄罗斯版“傅雷家书”,讲述塔可夫斯基父子的人生传奇拍摄了《乡愁》《牺牲》《镜子》《潜行者》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是20世纪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在电影中多次引用过父亲阿尔谢尼·塔可夫斯基的诗句。父子俩分别是二十世纪诗歌与电影领域的翘楚,在艺术上血脉相连,在生活中却如平行线一般。本月,广西师范大学...
塔可夫斯基:“他不仅仅是他自己”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曾就读于音乐学校、美术学校与东方语言学院,1961年毕业于苏联电影学院。首部电影长片《伊万的童年》获得1962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1966年放映的《安德烈·卢布廖夫》获得费比西奖;接下来的《飞向太空》(1973)、《镜子》(1975)与《潜行者》(1979)均受到观众与艺术爱好者...
塔可夫斯基的流亡岁月:我不能生活在俄罗斯
在塔可夫斯基的作品序列中,有“献给母亲”的《镜子》,有“献给儿子”的《牺牲》,但是唯独没有献给过父亲。塔可夫斯基的父亲叫阿尔谢尼·塔可夫斯基,整日作诗、翻译、会友、混文艺圈、闹婚外情,他在特殊的年代创作了大量风格沉郁的诗歌,塔可夫斯基就在电影中引用过很多父亲创作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