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游览庐山连写九首诗,前面八首平实无奇,第九首终成传世佳作
《苏东坡新传》——《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李一冰,2020.05;《初入庐山三首》,作者:苏轼,北宋;《开先漱玉亭》,作者:苏轼,北宋;《栖贤三峡桥》,作者:苏轼,北宋;《余过温泉,壁上有诗云:直待众生总无垢,我方清冷混常流。问人,云:长老可遵作。遵已退居圆通,亦作一绝》,作者:苏轼,北宋...
苏轼看破人生的一首诗,竟是这首28字的绝笔诗,读来满满的智慧与哲思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不胜枚举,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极具禅意,也可以是看作是苏轼的终极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因为苏轼晚年是笃信佛教的。庐山风光苏轼去庐山的因缘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在黄州接到朝廷新的任命书,到汝州任团练副使。四月,他告别黄州赴任,经过江西...
《苏东坡传》里最通透的16句诗,治好了无数人的精神内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若论风流才子,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那眉州眉山的苏东坡。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气干云,传唱千古。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更是将这位千古文人的生平事迹与心路历程娓娓道来。而今细品《苏东坡传》,其中所录诗篇,字字珠玑,句句肺腑,读来令人拍案叫...
诗书画的历史:从苏东坡到郑板桥
在诗与画的关系上,最著名的说法出自苏东坡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来苏东坡用画的优越来赞美诗的精彩,仅指王维的诗作,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这句名言日后成了诗画统一的理论依据,还出现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为无声诗,诗乃有声画”的...
苏轼平生功业首在黄州:写出最好的赋、最富革新意义的词
苏东坡的二赋横空出世,对汉赋进行了划时代的改革创新。《赤壁赋》《后赤壁赋》,把写景、抒情、议论、哲思、人物及其对话,以及诗句、散文、历史及现当代,全融为一体,纵横捭阖,情至手到,恣意而为。“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苏东坡最通透的一首诗,短短4句,解开人一生的迷局
然而不幸的是,黄州到汝州路途遥远,舟车劳顿,苏东坡与爱妾朝云所生的幼子不幸夭折,加上盘缠已经用尽,所以他上表朝廷,请求暂居常州(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因心情不好,苏东坡去江西看望了被贬筠州盐酒税的苏辙,并与好友参寥同游庐山。他这首《题西林壁》就是作于此间,西林寺在庐山西麓,这首诗是应邀写在寺庙墙壁上的,故名。
苏轼:大地上万物洁净,惬意自由,何时能做个农人?丨周末读诗
(宋)苏轼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听说太守路过,村女慌忙打扮整装,又兴奋,又紧张,与女伴们三三五五,候在临街棘篱门前,争看太守,挨挨挤挤,简直把彼此的红罗裙都要踏破了。我们读上片三句,村女们在看使君,不知使君更...
苏东坡最通透的这6首诗,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令人醍醐灌
——苏轼《东栏梨花》1077年4月,在徐州任知州的苏轼,看到东边栏杆下的一树梨花,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略带感伤的诗篇。他说,眼前的梨花如雪一般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梨花满城。有感于人生短暂,不免心绪惆怅。但静静思考,觉得自己就如东栏那一株如雪的梨花,能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透彻...
苏轼写初冬最美的一首诗,治愈寒冷,结尾14字温暖世人近千年
今天的“诗词漫游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的《赠刘景文》,治愈寒冷,结尾14字温暖世人近千年!赠刘景文/冬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荷尽,菊残,橙黄,橘绿,好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末冬初图。“傲霜枝”的气节,“君须记”的感人真情,“橙黄橘绿”的美好景致...
苏轼人生的最后一首诗,念念不忘的竟是庐山烟雨和钱塘江大潮,短短...
其中《题西林壁》,是他与西林寺长老同游庐山西林寺时写下的,西林寺又称乾明寺,位于庐山七岭之西,可以说,这首诗是苏轼赞咏庐山的众多诗篇中最为出彩的一首。苏轼一反歌咏山水的固定套路——简单摄取一个侧面或几个镜头,再去具体地描述庐山富有特征的景象,而是以大开大合的手笔,概括地抒写游览庐山的初体验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