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谪居海南诗文创作真善美研析:兼论其民族观的形成
苏轼以笔为耕,奔走呼号,破解困局,在《和陶劝农六首》诗序云:“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所产秔稌,不足于食。乃以薯芋杂米作粥以取饱。予既哀之,乃和渊明《劝农》诗,以告其有知者。”35在这组诗中,苏轼首先提出了“咨尔汉黎,均是一民”36的民族平等思想,并对汉人小视、剥夺当地资源而不能加以正确...
诗歌赏析:怀古诗《念东坡》、《贞女桥诗》二首
《念东坡》一诗,又名为《苏东坡》,是学者黄锦祥缅怀先贤苏东坡的七言诗,创作于2018年3月9日。全诗情感交融,意象丰富,仿佛置身其中令人动容!前二句通过对苏轼的追思而产生奇想;后二句则描写自已与苏轼欢聚,一起喝酒互诉哀愁的情景,是一首富有情感色彩和魅力的诗篇。作品原文:《念东坡》东坡故去我来迟,愿作...
诗能不能“译”?读翻译作品,读者也有自己的“责任”丨东坡大家讲
封面新闻于9月19日-9月21日,在封面新闻APP、封面新闻视频号、封面新闻抖音号等多媒体平台播出《一个美国人眼中的苏轼》,敬请关注。在9月20日播出第二期内容中,艾朗诺分享了他在翻译苏轼作品时的倾向性,以及对于诗歌翻译的看法。周裕锴则认为,艾朗诺的翻译为中国读者开拓了新的领域。本期截图1867年,鲁米斯翻译...
苏轼看破人生的一首诗,竟是这首28字的绝笔诗,读来满满的智慧与哲思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不胜枚举,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极具禅意,也可以是看作是苏轼的终极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因为苏轼晚年是笃信佛教的。庐山风光苏轼去庐山的因缘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在黄州接到朝廷新的任命书,到汝州任团练副使。四月,他告别黄州赴任,经过江西...
苏轼被老友的妻子赶出门,他愤然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流传千年!
整首诗歌,诗人写吴德仁为主,写陈季常和自我为辅,结尾又自然将三人绾合。叙事挥酒自如,在叙事中插入景物描写,用典精切浑化,通篇兴会淋漓。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三引昊汝纶评云:“音节琅然,可歌可诵。机趣横生,而风采复极华妙。”学者吴鹭山《苏轼诗选注》:这诗以戏语寓哲理,起笔神妙,意境深远。全诗挥...
欧阳江河:我的诗就是把“咖啡杯坠落的瞬间”记录下来
/它是一种声音但从不经过寂静(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从失去到失去,这就是玻璃。/语言和时间透明,付出高代价。”诗集《欧阳江河的诗》(蓝星诗库·典藏版)的封面上印着的这一节诗,出自欧阳江河早期的经典作品《玻璃工厂》,它对“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事物”,对透明及“事物的眼泪”的关注,至今仍能引起读者深切的共鸣。
朱虹:庐山是首诗
第四首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热爱庐山,曾四过庐山,留下50首诗歌。这首诗中的西林壁在庐山西麓,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开头两句描绘了庐山的沟壑纵横、峰峦起伏,确是移步换景、千姿百态。后两句是借景说理——人们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
专访|艾朗诺:我们不应该只看重苏轼诗词的文学价值
对于《散为百东坡:苏轼人生中的言象行》这部写作于30多年前的著作,艾朗诺说没有遗憾是不可能的,但对于写作的总体方法,他的想法基本没有改变。这么多年来,在对苏轼作品更全面以及更细致地阅读后,艾朗诺认为苏轼作品的文学价值不应该仅仅由他的诗词体现,题跋、尺牍等文体也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衡量苏轼作品文学...
美国知名汉学家艾朗诺分享他眼中的苏轼
艾朗诺潜心苏轼研究多年,有专著《散为百东坡——苏轼人生中的言象行》出版,以及计划出版的中英对照苏轼选集。他是如何认识并开始研究苏轼的呢?1867年,鲁米斯翻译了一首苏轼的诗歌,开启了苏轼诗文美国英译的历程。1994年,伯顿·华兹生《苏东坡诗选》翻译了116篇苏轼诗词文。到现在,艾朗诺教授翻译了1000篇东坡诗词文。
苏轼再别徐州时写下一首词,开篇就是千古绝唱,结尾三句让人泪目...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这是苏轼走过了人生的漫漫之旅后,在人生最后时光里写的一首诗。尤其是诗歌最后两句,就像是苏轼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一样,而让苏轼倍感欣慰的则是他在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的工作经历和文学创作。黄州的重要性无需多言,那里虽然是苏轼的人生低谷期,却成为了他诗文艺术创作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