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苏轼的故事之“荔枝”
绍圣二年(1095年),苏东坡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便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另有《新年五首》中提到他对荔枝成熟迫不及待的心情,“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而...
诗不可说丨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是实写,是用典
这首诗远早于苏轼贬谪惠州的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又因为黄庭坚倾慕苏轼,故而该诗作极有可能会寄呈苏轼,苏轼读到该诗的可能性极大。来源:央视新闻后来,黄庭坚还有一首“三百颗”的荔枝词。“日擘轻红三百颗”,黄庭坚《浪淘沙令·荔枝》词曰:忆昔谪巴蛮。荔子亲攀。冰肌照映柘枝冠。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
诗不可说丨那些年,苏轼吃荔枝发的“朋友圈”,可不止“日啖荔枝...
苏轼诗里写到的北宋时另一种可长途货卖的荔枝是“蜜渍荔”。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年底,苏轼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后,写有三首关于“蜜渍荔支”的诗歌,次韵曾仲锡二首,一首次韵刘焘。其中,苏轼《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诗云:代北寒齑捣韭萍,奇苞零落似晨星。逢盐久已成枯腊...
作物的故事丨“日啖荔枝三百颗”:苏轼与岭南荔枝
可以肯定的是,唐宋之交成都还有荔枝,南宋时成都邻近的嘉州还有荔枝,那么,出生于北宋中叶,又生活在成都和嘉州之间的苏轼兄弟是否在自己的家乡眉州吃过或者是见到过本地的荔枝呢?气象学家竺可桢说:“宋苏轼时候,荔枝只能生于其家乡眉山(成都以南60千米)和更南60千米的乐山,在其诗中及其弟苏辙的诗中,有所说明。南宋...
「惠州文脉·风物」葛洪与苏轼的“双向奔赴”:真契之交 隔代知音
绍圣二年六月,苏轼作于惠州的《荔枝叹》抨击奸佞争新买宠劳民伤财,指摘时政腐败、胸怀天下苍生的拳拳之心汩汩流出,颇有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咏怀五百字》)的情怀。葛洪《抱朴子·外篇·逸民》曰:“在朝者陈力以秉庶事,山林者修德以厉贪浊,殊途同归,俱人臣也。”葛洪认为,无论为官还是隐居...
三次被贬不认怂的苏轼,走到哪吃到哪,用美食抚平心态
苏轼也洞悉食物搭配之技,在《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中将荔枝和众多美食搭配在一起并感叹道:“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充分体现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苏轼同庄子一样认识并接受了现实的必然性,但相比于庄子的“安时处顺”,苏轼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和认真。
海南周刊丨诗僧惠洪琼州觅迹东坡
他还写了一首《初至崖州吃荔枝》:“口腹平生厌事治,上林珍果亦尝之。天公见我流涎甚,遣向崖州吃荔枝。”把被贬朱崖视为得飨珍馐的绝佳,恰与苏轼在惠州作的《食荔枝》相呼应。诗句幽默风趣,带有一丝自我调侃,俨然冲淡了离家万里的苦闷。追寻东坡之志...
葛洪苏轼来代言 药香千年罗浮山
游览后,他意犹未尽,“期以明年三月复来”。他还写下流传千年的《惠州一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惜,苏轼重游罗浮山的梦想未实现,他在惠州住了两年七个多月,只去过一次罗浮山。苏东坡在惠州的行动是受约束的,没有官府的同意,他不能出城,要想...
苏轼一首《惠州一绝》道出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57岁那年,苏轼被贬到惠州。惠州属岭南,在宋朝时,这里是蛮荒之地,罪犯多被流放至此。许多人被流放贬谪到这里,都充满了怨怼的情绪,而苏轼以他独有的旷达发现了惠州的妙处——荔枝好吃。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
苏轼这三首诗词,彻底治愈了我
《惠州一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又作《食荔枝二首·之二》。这首诗写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当时苏轼被贬谪至惠州。首先,诗中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描绘了惠州罗浮山下的美丽春景,卢橘和杨梅依次成熟,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卢橘”实际上指的是枇杷,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