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十月十五下元日,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传统节日
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中国人讲究“天、地、人”三元一体,分别对应上元、中元、下元三节,上元节和中元节知之者甚多,而下元节,却不被大众所知。相传在这天,水官会到凡间为人解厄,所以,下元节人...
成明明:宋代岁时节日里的饮食流动与“守望相助”
追逐节俗,沉醉欢乐是节日的主题,曾丰《端午家集二首》其一曰:“自我生壬戌,于今到戊申。殊无送端午,独不负嘉辰。裹黍金膏冻,糜蒲玉屑匀。未能全免俗,杯酒飨家人。”诗中说虽然没有特殊的节物欢度端午,但也不能辜负良辰,黍粽诱人,糜蒲细腻,节俗的诱惑是无法拒绝的,自然要以杯酒美食来犒劳家人。食物在分...
哪句诗描写古人过年期间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还是采得菖蒲届端阳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元日》。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古人在新年之际的一个重要习俗——贴春联。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时候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对过去年的告别。贴春联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
我是经典传诵人丨这个春节用诗词送祝福 一起“豫”见诗词里的年味
王安石的《元日》是人们最熟悉的春节诗词之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爆竹声、春风、屠苏酒、新桃符等元素,勾勒出了一幅春节的热闹景象。郑州市金水区正弘小学语文教师李炯为网友解读了这首诗,诗中的“一岁除”象征着旧岁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而“春风送暖”则预示着...
“春节”溯源: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在古代又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先秦时,一年的第一天,即夏历正月初一俗称“元日”,后来也被称为元旦。《尚书·舜典》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这里的“月正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在古代,因历法不同,“元日”的日期并不固定,若按夏历统一换算的话,夏代的“元日”定在夏历正月初一,商代的“元日”是夏历十二...
春节是怎么来的?两千年来,中国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这个时期在宋朝的影响下,辽金元也逐渐过起了春节,这些割据政权所过的春节非常热闹,甚至与宋人的春节并没有什么不同(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在小说《水浒传》中可以看到汴梁春节的热闹,在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诗词中也有很多描写春节的诗句。宋朝的春节元朝灭亡进入明清时期后,春节沿用了宋朝的“元旦”“元日”的叫法,同样以正月初一...
愿得长如此 年年物候新(诗词里的中国节·春节)
春节是时令的分界,也是希望的起点。“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作为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不仅仅意味着丰收的喜悦、团聚的温馨,也承载着朴素的心愿、美好的希冀。元日述怀卢照邻(唐)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春节的历史与文化
元日是新春的节日,“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卢照邻《元日述怀》)。春节从唐代开始成为政府法定假日,唐开元年间《假宁令》规定,元日、冬至各给假七日。每逢元日,朝廷都要举行早朝大典,庆贺新年。民间在元日也要合家团聚,设宴欢庆。所以我们看到白居易在江南与家人一道团圆度节,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有诗为证:“弟妹...
汉服红妆里藏着年轻人的文化表达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宏超也在《古人的生活世界》一书中描述:在立春、元宵节、花朝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节日里,女性会明装靓服,外出游玩。尤其是元宵节,古代女性通常会“走百病”,结群而出,过桥、拜庙,以求消除百病。这一天,女性会精心打扮,如《房县志》所载,“靓装炫服,结队遨游郊外...
从春节文化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新春“万物资始”,要“惟新政理”。《周礼》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孙诒让解释说:“正月正岁,岁时更始,将以除旧布新,明布治县(悬)法,皆所以新王事也。”王安石著名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借咏元日,抒发除旧立新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