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漫话丨眉山月色,东坡梦回——苏轼的中秋乡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中秋夜的美景,更透露出他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在眉山,月亮似乎更圆,更亮,仿佛能够照亮每一个游子归途的方向。苏轼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月的清辉。他漫步在眉山的街头巷尾,每一块石板,每一棵古树,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苏轼调侃同行好友,写下一首很拗口的怪诗,能一次读顺的都是高手
《苏东坡新传》——《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李一冰,2020.05;《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作者:苏轼,北宋;《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北宋;#深度好文计划#
诗不可说丨苏轼荔枝歌咏中的家国情怀: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
在惠州,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诗有云: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诗句里的“妃子笑”,自然也指向唐明皇、杨贵妃、华清宫故事。同年,苏轼还写下了最为沉痛的《荔支叹》: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
从蜀道走向世界 眉山学子苏轼进京“考公”走的哪条路?
谁知六年之后(1066),五十八岁的苏洵病逝于京师,苏轼兄弟在六月送父亲魂归故里。苏轼他们仍由三峡取水道入川,经泗州、洪泽、樊口、石首、江陵,溯长江而上。这次返蜀因走水路,又扶着苏洵灵柩,苏轼等人走了十个月才回到眉山。而苏轼、苏辙再度出蜀则是在熙宁元年(1068)十月,两兄弟守孝完后,再次奔赴蜀道,...
“读苏轼 游神州”——苏轼:20城20景20诗
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眉山日报社供稿)湖北宜昌游三游洞公元1059年苏轼与父亲、弟弟共同游历途经湖北时所作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屦冻苍苔滑。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供稿)陕西凤翔喜雨亭记公元1062年苏轼在凤翔任职签判时所作...
新发现的苏轼谪居海南期间第一首五言诗作定稿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人(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一代文豪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坛领袖。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苏文忠公集》、《东坡七集》、《东坡易传》及《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与眉山:“此心安处是吾乡”
嘉祐四年(1059)秋,苏轼兄弟为母守孝期满,苏洵决定举家搬离眉山。父子三人沿江而行,朝三峡而暮江陵,一路饱览巴山蜀水,创作了许多盛赞家乡风情的诗歌。清晨,他们即将乘舟而去,凛凛秋风卷起船上飘扬的彩旗,故乡随舟渐行渐远。再一次远别故土,苏轼看着锦江和青衣江缓缓淡出视线,不免顿生离愁。“故乡飘已远,往意...
作物的故事丨“日啖荔枝三百颗”:苏轼与岭南荔枝
竺可桢虽然从气象学上推论眉山有荔枝,并且说苏轼兄弟在诗中有说明。但事实上苏诗中有关荔枝的文字不少,直接提到眉山荔枝的时候并不多,更没有直接提到在眉山老家吃到本地产荔枝的事实。倒是苏轼在他父亲过世之后,结束丁忧离开家乡的时候,他的同乡好友蔡子华为他种下荔枝,作为纪念,等待他的归来。当时苏轼才50多岁,...
【文史英华】眉山与三苏的产生‖潘殊闲
查苏轼诗文集,以“岷峨”一词出现的作品有十多首,如“岷峨天一方,云月在我侧”“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在《眉州远景楼记》中,苏轼曾这样饱含深情地遐想:“若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从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以颂黎侯之遗爱,尚未晚也。”...
眉山市政协:擦亮“传承发展三苏文化”特色履职品牌
1.主持人:黄主席,首先请您为广大网友朋友介绍一下眉山市。黄剑东:我来自东坡故里天府眉山。开门见山,我就以“三个好”推介一下眉山吧。第一个好,是人文好。眉山诞生了三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在唐宋八大家中占了三席。还孕育了“天下至寿”彭祖、“天下至孝”李密、“天下至忠”虞允文等往圣先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