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唐代地名入诗的文学功能
身出草堂(地名:庐山草堂)心不出,庐山(地名)未要动移文。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迥。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这首诗充分表现白居易眷恋庐山的微妙心志,景物描写,紧扣心弦、一叹三咏,耐人寻味。以上四方面,就庐山唐代地名入诗,说明唐诗的新发展,亦确定了地名入诗在文学上的一大功能,这些,庶能...
白居易《桂花》诗五首,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05庐山桂唐·白居易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枝干日长大,根亥日牢坚。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这首,以桂树为喻,抒发了人才被埋没的感慨。诗中描写...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物诱气随,体宁心恬
《庐山草堂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这篇文章不仅记录了他在庐山建设草堂的过程,而且通过对草堂周围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文章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受,还蕴含了他的哲学思考和个人情感。通过描述草堂及其周围的环境,白居易表达了自己对于简朴生活的向...
「作家新干线·散文」张俊杰|白居易庐山九江苏杭的流年光影
菰蒋喂马行无力,芦荻编房卧有风。遥见朱轮来出郭,相迎劳动使君公。”“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人间稳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淼茫积水非吾土,飘泊浮萍是我身。身外信缘为活计,眼前随事觅交亲。炉烟岂异终南色,湓草宁殊渭北春?此地何妨便终老,譬如元是九江...
苏轼游览庐山连写九首诗,前面八首平实无奇,第九首终成传世佳作
在此盛情难却之下,苏轼提笔写下了《初入庐山三首》,诗中云:其一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其二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其三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苏轼在这组诗中简要表达了自己初入庐山时的感受,他说,初时因道路...
赣鄱风华丨穿越历史时空,在这里感受诗画江南的千年守望
这一时期吟咏庐山山水者众多而且名作迭出,《庐山历代诗词全集》收录唐至五代的庐山诗作者208人,诗歌1035首,其中以李白、白居易山水诗最为著名(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两宋之时,庐山山水文化更为繁盛。《庐山历代诗词全集》收入宋代庐山诗1621首,作者297人。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江西...
朱虹:庐山是首诗
第五首是毛泽东的《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甚爱庐山,他在庐山共住了126天。此诗是他1959年第一次登庐山所作。首联两句写庐山的地貌特色和优良生态环境,庐山奇秀甲天下,恰是...
苏轼看破人生的一首诗,竟是这首28字的绝笔诗,读来满满的智慧与哲思
文人墨客的足迹从未在去庐山的路上中断过,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一代又一代的文坛巨匠,登临庐山,赋咏华章,留下4000余首赞咏庐山的诗词歌赋,为庐山厚重的人文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庐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与嵩阳书院...
跟着诗词游庐山|语文课本里的“庐山真面目”
《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来到庐山隐居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庐山瀑布的雄浑、奇异、壮丽的景象。评论家普遍认为,这首《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这首诗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的作品。这里的“人间”与“山寺”不仅指地理位置的差异,也隐喻了世俗与超脱的对比。白居易以桃花为媒...
第五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9月19日启幕
“古今情缘·陶渊明谈现代爱情观”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专题播客节目将为观众揭秘陶渊明千年前的诗文里蕴藏着中式爱情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对庐山的一见倾心;白居易在庐山大林寺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或许可以代表着兜兜转转但终将到来的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