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苏轼写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代诗人苏轼写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道出了杭州西湖之美。选择了一个秋雨天气游西湖,在烟雨朦胧间感受西湖的“淡妆”,确实就如同苏轼诗中描绘的那样,相宜的风景、相宜的游人。??宋代诗人苏轼写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道出了杭州西湖之美。选择了一个秋雨天气游西...
跟着“苏诗”游西湖
越下越大,我撑着伞坐在船头,看着不远处孤山、断桥的轮廓在密集的雨水中逐渐模糊,脑海中浮现出苏轼另一首咏西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那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所描写的,正是眼前的这番景象呀!返回钱王祠码头后,一下船,路对面小山丘上的望湖楼就闯入我们的视野。妈妈笑着说:“正准备去找...
藏在西湖群山深处的冷门纳凉洞——水乐洞 苏轼为它作诗写文
1071年,苏轼刚到杭州任职,就来到满觉陇游玩,其中一个打卡点就是水乐洞。兴致盎然的他,写下一篇《水乐洞小记》:“钱塘东南有水乐洞,泉流岩中,皆自然宫商。”后来又写了诗:“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流泉无弦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因为天然的石灰岩能起到很好的扩音作用,近千年前,这里的泉水...
苏轼的诗《夜泛西湖五绝·其四》展现了夜晚西湖的独特魅力
词开豪放一派。又工书画。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与朋友夜游西湖而作《夜泛西湖五绝》。夜泛西湖五绝·其四宋·苏轼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夜晚西湖的广阔、??静谧、??美丽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
千古宋词,成就最高的28首山水词,苏轼一人独占三首
30首山水诗词,苏轼独占三首,你读过几首呢?踏莎行·秋入云山宋·张抡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该词上片写以清疏的语言和潇洒的笔调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云山秋意图。
苏轼为西湖写下一首诗,文字与美景天衣无缝,后两句因一个比喻出彩...
其中最有名的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而且这两首诗是苏轼第一次到杭州时写下的,时间为熙宁六年(1073)正月二十一日,距今已有951年,原诗如下: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初见12岁王朝云,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如今成追求女子惯用诗
一、苏轼与王朝云的初次相遇两人第一次的相遇,是在西湖的一场宴会上。王朝云12岁,在台上跳舞,苏轼36岁,在台下饮酒。看到王朝云的舞姿,苏轼觉得十分的赏心悦目,于是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文旅深度融合中再造苏轼的“诗和远方”
苏轼一生游历所到之处,通过诗文吟咏赋予各地自然山水丰富的诗性审美内涵,对中国人文景观的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自然山水在诗人笔下,都能够成为富有人文内涵的游赏对象。苏轼笔下的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所游历的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惠州西湖可与杭州西湖媲美,因苏轼而得名
他在绍圣二年(1095年)写下的《江月五首》是最早以惠州西湖为主题的诗,当中更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同月,他在《赠昙秀》诗中,将丰湖称作西湖,是“西湖”这一名称最早的来源。惠州西湖也因此在苏轼诗词的传播下得以扬名。苏轼还带头捐资在西湖边上筑桥修堤,绍圣三年(1096年)六月,堤坝和...
苏轼的人生第一首词,将西湖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结尾三句美艳世人...
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游西湖,泛舟西湖、寄情山水、共赋诗词。杭州的山山水水见证着他们的友情,在的指导下,苏轼的词作水平也日益精进。有一次,他们同游西湖时,看着妩媚的山水,首先填词一曲。苏轼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于是也写下了一首《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原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