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谪居海南诗文创作真善美研析:兼论其民族观的形成
《椰子冠》诗云:“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25苏轼还经常带酒去当地老百姓家中餐叙品鉴,其乐融融,他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一》中就写道:“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26由于苏轼早期的...
超越寒食帖的“双仙书迹”,人诗书三绝!苏轼李白仙诗帖尺牍联卷
苏轼的《李白仙诗卷》不仅是一卷书迹,它更像是一部跨越时空的对话,连接着两位文学巨匠的灵魂。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诗意的流露,展现了苏轼对李白诗歌的倾慕与传承。1093年,苏轼的生命之河已流淌过58个春秋,他从扬州的官职中卸任,静待前往定州的召唤。在这段短暂的回京日子里,他将自己的情感与思绪倾...
苏轼:人活通透一首诗,困难谁都会遇上,但只要看透一切都会过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西湖虽然早已闻名,自隋唐以来,就一直作为重要水利工程被修建,并且被诸多诗人作诗背书,但是它的真正声名鹊起,却是在北宋时期,因为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苏轼。历经“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人生挫折之后,苏轼自...
苏轼调侃同行好友,写下一首很拗口的怪诗,能一次读顺的都是高手
《苏东坡新传》——《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李一冰,2020.05;《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作者:苏轼,北宋;《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北宋;#深度好文计划#
“乌台诗案”爆发后,苏轼在狱中受尽折磨,绝望中写下两首绝命诗
因此,苏轼之所以获救,除了有前述大臣与太后的努力以外,亦应归功于他自身在狱中写下的那两首,情感真挚、动人心魄的绝命诗,即《狱中寄子由二首》。《狱中寄子由二首》赏析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什么才是文人画?_苏轼_郭若虚_文同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苏轼提到了《庄子》的作者庄周,他还用了“嗒然”和“凝神”描绘一种入定状态。这种对艺术创作的阐释,也出现在《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的故事里。里面的短语“以天合天”就是说木匠的天性已经融入木头的天性中,得以创造出完美...
新发现的苏轼谪居海南期间第一首五言诗作定稿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人。一代文豪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坛领袖。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苏文忠公集》、《东坡七集》、《东坡易传》及《东坡乐府》等传世。
王维最佛系的一首诗,其中金句被苏轼学生“抄袭”,依旧流传了1200年
王维,其实是那个最早醒悟的人。35岁,已在济州司仓参军任上熬了5年之久的王维,终于等到提拔。然而还不到一年,就又被贬到凉州担任河西节度幕判官,这一去又是三年。38岁,他终于再次回到长安任职。内心却已开始看淡,不再执着于官场。所谓“好道”,不过是历经磨难之人最后的心灵避风港。
苏轼禅诗的观世三境
《维摩诘经·弟子品》云:“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许多人将自己参禅的失败归结于外界污垢的侵染诱惑,以为归隐山林便可了悟道理,殊不知其错误的根源在于自己并不能停止内心的纷扰不安。苏轼在《陆莲庵》中引用“火中莲”的典故说明...
温星| 儋州三日:苏东坡与郑和,流放地或福地
一个昆明小伙,追寻苏东坡千年前的足迹,来到偶像最后的流放之地,举债创业,开创了这家占地面积达两千多平米的东坡纪念馆!次晨,馆中雅集,群贤毕至,儋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飞、海南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马雪涛、洋浦消防支队政委余盛贤、海花岛董事长章为党……皆微服之贵胄要人,然,皆有士之古风,其中马飞公,更是中美...